2025年8月4日 星期一

白麝香跟麝香一樣嗎?香煙香水不臭嗎?

上圖是台中魚市場內的筏子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的展品。該關目前閉關中、不開放。因為最近祝融降臨,這些展品應該受影響或燒毀了,只希望館內的水陸小生命們無大礙,或早日康復,受到的驚嚇能早些平復。

喜歡香味,卻不願意自己反而成為殘害動物或環境的幫凶的話,一定很想知道上面這題的答案。

當今香水與芳香產業中,許多動物都曾是香味原料的來源,但隨著保育與環保意識抬頭,許多傳統來自動物的香料已被禁止或以合成取代。「動物香料(animal-derived fragrance ingredients)」曾經極為珍貴,現在則逐漸被科學合成或植物來源的替代品所取代。

最著名的來源有麝香鹿的麝香 (musk)、香貓的靈貓香(civet)、鯨魚的龍涎香(ambergris)(來自抹香鯨腸道分泌物)、海狸的海狸香(castoreum)等。這些原料都曾經是珍貴的高級香水原料。然而,隨著保育、動物福利和環保意識抬頭,這些動物性香料在國際間多被禁止使用或受嚴格管制,現今已大多以合成技術植物來源取代。例如,「synthetic musk(合成麝香)」讓香水不需再由麝香鹿取得原料。所以白麝香的香味,就是合成的氣味分子組成的。而「ambroxide(安布羅斯分子)」則能取代深具龍涎香特色的特殊氣味,這些分子多半可由植物、微生物發酵技術取得。

合成香料還包含了各種植物來源的成分,例如香豆素(coumarin)、丁香酚(eugenol),以及近年來很受歡迎的分子調香素材如 Iso E Super。台灣市場也趨向於選擇不殘忍、全素、天然出處和不含動物性合成香氛的產品。許多國際香精公司正推動永續、碳中和與生物合成香氛原料。


而為了環保,像麝香都有人想去開發人工香味,那「煙味」,這種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味道,怎麼會有人想到要將它製成香水呢?經Perplexity Pro查找資料後,針對「香煙味道」香水成分的分析,為什麼有人對煙味反感卻能接受相關香氣產品,並讓它舉出類似案例,下面就是它的成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香煙味或「煙草味」(tobacco scent /təˈbæko/),在香水中並不是單純還原燃燒的菸味,而是調香師根據煙草葉本身及焦糖、木質調、皮革等氣息加以延伸設計。例如,調香師常用「煙草原精」(tobacco absolute)萃取自乾燥煙草葉,這種原料帶有濃密、芳郁、微甜且飽滿的味道,而非真實燃燒香煙時嗆鼻的化學刺激感。同時,為了增加這種氣息的層次感,會再加入香根草(vetiver /ˈvɛt̬əvɚ/)、雪松(cedarwood /ˈsiːdɚˌwʊd/)、蜂蜜(honey /ˈhʌni/)、巧克力(cocoa /ˈkoʊˌkoʊ/)、苔蘚(moss /mɑːs/)等素材,甚至以樺木焦油(birch tar /bɝtʃ tɑr/)和樹脂帶出深邃煙燻感,調製出「理想中」的煙草香氛。

日常厭惡香煙、卻能接受或喜愛「煙草香水」,關鍵在於香水僅呈現煙草香的複雜、甘醇、暖甜元素,去除了煙草在燃燒時產生的刺鼻、致敏和環境污染物(如焦油、尼古丁)。香水中的「煙草」多為暖調、帶有溫柔香甜感,和真正煙霧相去甚遠。因此,許多不愛菸味的人,反而能在香氛中品味「文化」、「懷舊」或「文學」上的象徵意義,而非排斥感。

類似「香煙」這種將日常不受歡迎或具爭議感的氣味抽象美化、成為流行香氛的例子,還有:

皮革味(leather scent):皮革氣味在現實生活中有明顯的動物性、鞣劑味,但在香水裡通常以樺木焦油、苔蘚、岩蘭草及合成分子還原,呈現深邃優雅的氣息,讓許多素食者也能接受其「文化符碼」。

馬廄、泥土味(barnyard, earthy scent):在某些高級香水或藝術香氛中,也會運用天然樹脂、苔蘚或作物根部,營造泥土和微微動物感,讓氣味有層次感。

豬鬃、老書、墨水味(boar bristle, old book, ink scent):例如出現在書香、文具主題的香水,這些味道本身或有爭議,但以調香設計後往往別有一番懷舊與知性美感。

許多看似日常不受歡迎的氣味,在經過調香「美化」與巧妙設計後,轉化為深具魅力的藝術香味,的確極具創意啊!讓我們體驗香氛帶來的愉悅,卻不會帶來生活中令人不快的元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