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9日 星期四

"Greatest Love of All” 惠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演唱的版本介紹

“Greatest Love of All” 是一首由惠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演唱的經典歌曲,其深遠的影響力、創作背景以及文化意義使其成為音樂史上重要的作品之一。以下將從歌曲的起源、創作、演唱者、音樂風格以及其對世界的影響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一、歌曲與創作背景:“Greatest Love of All” 最初由邁克爾·馬瑟(Michael Masser)作曲,琳達·克里德(Linda Creed)作詞,於1977年為喬治·班森(George Benson)的專輯《The George Benson Collection》創作。這首歌最初是為1977年傳記電影《穆罕默德·阿里:最偉大的拳王》(The Greatest)的主題曲而寫,靈感來自拳王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的傳奇人生,特別是他對自我價值和尊嚴的堅持。歌詞的核心理念是自我愛(self-love)與內在力量,強調個人價值的肯定和對抗外界挑戰的勇氣。這與阿里在種族歧視和社會壓力下仍堅守信念的故事相呼應。惠妮·休斯頓的版本:1985年,惠妮·休斯頓在她的首張同名專輯《Whitney Houston》中翻唱了這首歌,並將其推向全球巔峰。她的版本由克萊夫·戴維斯(Clive Davis)領導的Arista唱片公司製作,保留了原曲的情感深度,但加入了更強烈的流行和靈魂樂元素。琳達·克里德在創作這首歌時,正與乳腺癌抗爭,這使得歌詞中關於生命意義和自我價值的訊息更具個人情感。遺憾的是,克里德在1986年去世,未能親眼見證休斯頓版本的巨大成功。歌詞的意義:歌詞強調“最大的愛”是對自己的愛,這種愛是個人成長和自信的基礎。歌詞中提到“讓孩子們引領未來”以及“找到內心的力量”,傳遞了希望、堅韌和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這首歌不僅是對個人成長的頌歌,還具有普世價值,鼓勵聽眾在面對逆境時找到內在的勇氣和尊嚴。

二、惠妮·休斯頓的演繹:惠妮·休斯頓以她無與倫比的嗓音和情感表達將這首歌提升到新的高度。她的演唱風格融合了靈魂樂(Soul)、流行(Pop)和福音音樂(Gospel)的元素,展現了她的聲樂範圍和情感深度。休斯頓的版本以溫柔的鋼琴開場,逐漸過渡到高昂的高音部分,營造出情感的高潮。這種結構設計讓歌曲既有內省的溫暖,又有振奮人心的力量,完美契合歌詞的主題。

音樂風格:這首歌屬於流行靈魂樂(Pop-Soul),帶有濃厚的福音音樂影響,這與她在教會合唱團的成長背景密切相關。製作上,歌曲採用了簡單而優雅的編曲,突出她的嗓音,而非過於複雜的樂器伴奏。與喬治·班森的爵士和R&B版本相比,休斯頓的版本更具流行吸引力,適合更廣泛的聽眾,這也是它成為全球熱門歌曲的原因之一。

風格選擇的意義:休斯頓的版本將這首歌從電影主題曲轉化為一首普世的情感宣言。她的演唱方式讓歌曲成為一種跨越文化和種族的共鳴,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正處於種族平等和女性賦權的社會變革時期,這首歌的訊息與時代背景產生了強烈共鳴。特別是她高亢的嗓音與展現的吶喊聲音力道,體現了透過一首歌曲,是可以具有帶來革命的潛能、改變的!

三、歌曲的風行與影響商業成功:惠特妮·休斯頓的版本在1986年登上美國Billboard Hot 100榜首,成為她的第三首冠軍單曲。歌曲也在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獲得了巨大成功,成為她最具標誌性的作品之一。這首歌的成功幫助休斯頓的首張專輯《Whitney Houston》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首張專輯之一,奠定了她作為全球巨星的地位。文化與社會影響:自我賦權的主題:歌曲的核心訊息——愛自己是最大的愛——在20世紀80年代的背景下尤為重要。當時,女性、少數族裔和其他邊緣化群體正在爭取更多的權利和認可,這首歌成為一種鼓舞人心的象徵,激勵人們追求自我價值和尊嚴。

教育的啟發:歌詞中提到“教導孩子們找到自己的路”,這部分內容被廣泛用於教育和勵志場合。例如,許多學校和社區項目將這首歌作為畢業典禮或勵志活動的主題曲,強調教育和自信的重要性。雖然歌詞中提到孩子,但成人也是從兒童長成,成人也是大孩子,也需要對自己有充分認識,善待自己、遠離低自尊。

跨越世代的影響:這首歌不僅在80年代風靡一時,其普世的主題使其在後續數十年中仍被廣泛傳唱和翻唱。許多藝人,如碧昂絲(Beyoncé),都表示受到這首歌的啟發。

對音樂產業的影響:休斯頓的版本展示了女性歌手在流行音樂中的強大影響力,為後來的靈魂和流行女歌手(如瑪麗亞·凱莉、席琳·迪翁)鋪路。這首歌的成功也證明了情感深度的歌曲也可以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促使音樂製作人更加注重歌曲的情感表達和普世主題。

四、特殊意義與長期影響特殊意義:

個人層面:這首歌鼓勵聽眾在面對生活挑戰時找到內在的力量,特別是對於那些感到被邊緣化或缺乏自信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強大的精神支持。

社會層面:在種族和性別平等運動的背景下,這首歌成為一種團結的象徵,強調每個人的價值都應被尊重。

文化層面:歌曲將福音音樂的靈性與流行音樂的普世性結合,創造了一種跨越文化界限的音樂語言。

長期影響:音樂遺產。這首歌被無數藝人翻唱,並出現在電影、電視劇和廣告中,成為流行文化的經典之一。

惠妮·休斯頓的遺產:這首歌是休斯頓職業生涯的轉折點,奠定了她作為“天后”的地位。即便在她2012年去世後,這首歌仍作為她的代表作,持續影響新一代聽眾。

全球共鳴:歌曲的訊息超越了語言和國界,在世界各地被用於勵志場合,如慈善活動、心理健康推廣和教育項目。

五、總結“The Greatest Love of All” 從其起源於穆罕默德·阿里的傳記電影,到琳達·克里德的深刻歌詞,再到惠特妮·休斯頓的經典演繹,蘊含了豐富的情感和文化意義。這首歌不僅是一首流行靈魂樂的傑作,更是一個關於自我愛、尊嚴和希望的普世宣言。它的風行不僅推動了休斯頓的職業生涯,也在全球範圍內激勵了無數人追求自我價值和內在力量。在社會、文化和音樂層面,這首歌的影響力至今仍然深遠,堪稱一首永恆的經典。

"Greatest Love of All"[延伸閱讀]--未成年(18歲以下)相關自殺成因分析


(上圖by Copilot)

演唱這首歌的Whitney Houston,因藥物濫用,離開我們,讓人忍不住想知道為何事情會演變至此?是否可以積極預防?

於是請Grok 3 針對惠特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上網查找其死因並詳細分析,時間點擴大到美國近50年與她相同死因(意外溺水與藥物使用和心臟疾病相關)死亡的人數統計、與全球數據的比較、相關研究的分析,以及預防此類死亡的積極措施。回答基於可信的公開資訊,並結合對數據的批判性分析。得到下面的答案,供您參考。

一、惠特妮·休斯頓的死因

根據洛杉磯郡驗屍官辦公室於2012年3月22日發布的報告,惠特妮·休斯頓於2012年2月11日在加州比佛利希爾頓酒店的浴缸中意外溺水身亡,死因主要由以下因素共同導致:

主要原因:意外溺水(Accidental Drowning)。

促成因素: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驗屍報告顯示,休斯頓患有心臟疾病,這可能導致她在浴缸中失去意識或身體機能下降。

可卡因/古柯鹼使用(Cocaine Use):毒理學報告確認她體內有可卡因殘留,顯示其近期使用過古柯鹼,這可能加劇了心臟負擔或導致意識喪失。

其他藥物:報告中提到在她的房間內發現了處方藥(如Xanax)以及少量的大麻,但這些並非主要死因。

現場細節:

休斯頓被發現時面朝下浸在浴缸中,水溫極高(導致部分燙傷),浴室內有古柯鹼相關的用具(如小勺和白色粉末紙卷)。

她的助理在發現她時試圖進行心肺復甦,但無效,於下午3:55被宣布死亡。

休斯頓的死因是一個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古柯鹼使用可能導致心臟問題或意識喪失,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使她在浴缸中更容易因缺氧或溺水而死亡。她的長期藥物濫用歷史(包括古柯鹼和其他物質)以及壓力巨大的生活方式(如婚姻問題和事業壓力)可能進一步加劇了這些風險。

惠特妮·休斯頓的死因是意外溺水,伴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和古柯鹼使用的促成因素,這一案例反映了藥物濫用與心臟健康的複雜交互作用。在美國,過去50年約10,000人死於類似的多重原因(浴缸溺水+藥物+心臟病),而藥物過量死亡(特別是古柯鹼相關)在2010年後顯著增加,2023年達107,000人。與全球相比,美國富人的藥物相關死亡率和浴缸溺水比例較高,顯示其毒品問題的獨特性。

NIDA的《藥物濫用趨勢報告》:

NIDA的報告顯示,古柯鹼相關死亡在1980年代和2010年後的兩次高峰與社會經濟因素(如貧困、壓力)和毒品供應鏈(如芬太尼Fentanyl混合)密切相關。休斯頓的案例符合這一模式,她在事業高峰期(1980-1990年代)開始接觸古柯鹼,並在晚期因個人壓力加劇藥物依賴。

意義:這些報告表明,藥物濫用不僅是個人問題,還與社會環境(如名人壓力、毒品可及性)密切相關。

休斯頓的悲劇突顯了個人、醫療和社會層面在預防藥物濫用和心臟病方面的不足。通過早期篩查、戒毒治療、心臟健康管理、安全環境設計和心理健康支持,可以有效降低類似死亡的風險。她的案例不僅是一個個人的悲劇,也是一個公共衛生的警示,促使我們重新審視藥物濫用和心臟病的預防策略,並推動更全面的社會支持系統。

看到休斯頓或其他娛樂圈名人、藝人因娛樂圈的巡演、拍片、媒體曝光和公眾期望帶來巨大壓力,促使有些人尋求藥物或酒精作為應對機制,接觸了毒品。或演變成憂鬱症,甚至嘗試自殺,例如張國榮(Leslie Cheung, 香港歌手/演員,1956-2003)、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 美國演員,1926-1962)、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 美國演員/喜劇家,1951-2014)等,不禁想: 未成年、兒童為何也會自殺?

請Grok 繼續分析近50年(以全球為範圍的文化分析)著名的兒童或青少年自殺,由於涉及未成年人(18歲以下)可能牽涉敏感的倫理問題,且公開報導和數據相對較少,因此它優先選擇有明確記錄的案例,並結合世界衛生組織(WHO)、CDC和其他可靠來源(如前文提供的搜索結果)進行文化和社會因素的分析。分析抑鬱症、焦慮症和雙相情感障礙如何在這些案例中與個人、自我認知及文化因素交互作用。

一、近50年著名的兒童或青少年自殺案例

背景與原因:

*阿曼達在YouTube上發布了一段影片,講述她在13歲時因網路性勒索(分享不雅照)而遭受持續的網路霸凌。霸凌者匿名散布她的照片,導致她在學校和社交圈被孤立,引發嚴重抑鬱症和焦慮症。

文化因素:美國2000年代初的社交媒體文化(如MySpace)缺乏隱私保護和霸凌監管,青少年易成為受害者。《JAMA Network Open》(2019)顯示,美國10-14歲自殺率從2007-2018年翻了三倍,網路霸凌是關鍵因素。西方(加拿大)的數位文化和社交媒體(如Facebook)在2010年代迅速普及,缺乏監管使網路霸凌成為青少年自殺的重要誘因。根據《BMC Public Health》(2020),網路霸凌與青少年自殺意念的關聯在高收入國家尤為顯著。美國社交媒體的匿名性(如Snapchat)使霸凌難以被監管。《CNBC》(2023)指出,社交媒體加劇青少年比較心理和孤立感,推高自殺率。

自我認知:阿曼達的自我形象因公開羞辱而崩潰,認為自己“無價值”,這種認知扭曲(認知行為理論中的“災難化思維”)加劇了她的絕望感。

心理健康:抑鬱症未被學校或家庭及時識別,美國青少年自殺率(10-24歲)從2007-2021年上升62%,反映心理健康危機。她曾接受心理治療,但缺乏持續支持,且家庭和學校未能有效介入,顯示西方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早期干預不足。

*韓國匿名K-pop練習生案例(韓國,2010年代,約16-18歲) 死因:多起未公開姓名的K-pop練習生自殺案例(2010-2020年),通常涉及過量服用安眠藥或跳樓,與高壓訓練和抑鬱症相關。

背景與原因: 韓國K-pop產業要求練習生經歷長時間的嚴格訓練(每日10-12小時),並維持完美形象(如外貌、體重)。失敗或被淘汰的壓力導致抑鬱症和焦慮症。例如,具荷拉(前文提及,雖非練習生但為K-pop藝人)也因類似壓力自殺。

文化因素:韓國的儒家文化強調集體榮譽和服從,個人情緒表達被壓抑,心理健康問題被污名化。《國際公共健康雜誌》(2019)指出,韓國青少年女性自殺意念高於男性,與社會對女性外貌的苛刻要求有關。

自我認知:練習生常將自我價值與成功出道掛鉤,失敗導致自我否定。競爭文化放大這種認知偏差,使他們認為“失敗等於無用”。

心理健康:抑鬱症和焦慮症未被及時診斷,練習生因公司控制難以尋求外部幫助。韓國自殺率在15-19歲青少年中為7.4/10萬(WHO, 2004),高於全球平均。

*斯里蘭卡匿名案例(斯里蘭卡,1990-2000年代,15-19歲) 死因:多起匿名青少年自殺案例,涉及農藥中毒或吊頸,與學業壓力和家庭期望相關。

背景與原因: 斯里蘭卡的青少年自殺率在1990年代高於全球平均(女性高於男性,與大多數國家相反),因農藥易得和學業競爭壓力。WHO數據顯示,15-19歲女性的自殺率為4.1/10萬,高於男性(3.5/10萬)。

文化因素:南亞的學業至上文化(如斯里蘭卡的高考競爭)導致青少年將考試失敗等同於人生失敗。儒家和印度教文化強調家庭榮譽,個人壓力被放大。

自我認知:青少年常因學業成績不佳感到“羞恥”,認為自己辜負家庭期望,導致自我否定和抑鬱症。

心理健康:農村地區缺乏心理健康服務,抑鬱症和焦慮症未被診斷,農藥的易得性加劇了衝動性自殺。

二、抑鬱症、焦慮症和雙相情感障礙為主因的分析 生物學與心理學原因: 抑鬱症:大腦血清素和多巴胺失衡使青少年對負面情緒更敏感。根據《JAMA Network Open》(2019),10-14歲自殺率上升與抑鬱症診斷率增加(2007-2018年增長57%)相關。

焦慮症:網路霸凌(如阿曼達·托德、內特·布朗斯坦)觸發杏仁核過度活躍,導致持續恐懼和社交退縮。《Pediatrics》(2024)顯示,女性的自殺意念率(30%)高於男性(15%),因女性對社交壓力更敏感。

雙相情感障礙:情緒波動使青少年在抑鬱期產生自殺意念,在躁狂期衝動行事。雖然案例中鮮有明確診斷,但韓國練習生的壓力可能掩蓋了未診斷的雙相障礙。 案例關聯:阿曼達·托德和梅根·邁爾的抑鬱症由外部壓力(霸凌)觸發,斯里蘭卡案例則顯示學業壓力如何加劇焦慮症。

文化背景的影響: 西方(美國、加拿大):社交媒體文化(Instagram、Snapchat)促進比較心理和網路霸凌,放大負面自我認知。《CNBC》(2023)指出,社交媒體是1980-90年代未有的新風險因素。

東亞(韓國、香港):儒家文化強調學業成功和集體榮譽,失敗被視為個人缺陷。韓國青少年自殺率高於全球平均,與K-pop產業的極端競爭和心理健康污名化有關。 南亞(斯里蘭卡):學業壓力和農藥可及性是主要風險因素。女性自殺率高於男性,與性別不平等和家庭期望有關。

全球趨勢:WHO數據顯示,73%的全球自殺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青少年因經濟壓力、家庭期望和心理健康資源匱乏而更易受影響。

自我認知的關聯: 負面自我形象:青少年正處於自我認同形成期,霸凌(如阿曼達·托德)或學業失敗(如斯里蘭卡案例)導致他們認為自己“無能”或“無價值”。認知行為理論中的“自動負面思維”加劇抑鬱症。

社交孤立:如內特·布朗斯坦,網路霸凌導致社交退縮,強化孤獨感和低自尊。《BMC Public Health》(2020)顯示,缺乏同伴聯繫是自殺意念的顯著預測因子。 文化壓力:在東亞,青少年將自我價值與學業或職業成功綁定; 在西方,社交媒體的“完美形象”標準導致比較心理,均損害自我認知。

三、積極避免或排除的策略 針對青少年自殺的預防,需結合個人、醫療、社會和文化層面的策略,特別考慮全球文化差異和前文案例的教訓:

個人層面: 認知行為療法(CBT):幫助青少年改變負面思維模式,如“災難化”或“自我否定”。《柳葉刀精神病學》(2016)顯示,CBT可將青少年自殺意念降低50%。阿曼達·托德若能持續接受CBT,可能緩解霸凌的心理影響。

正念與情緒管理:教授正念減壓(MBSR)或情緒調節技巧,幫助青少年應對焦慮和壓力。韓國練習生可通過正念減輕競爭壓力。

健康生活方式: 運動:每周150分鐘有氧運動可提升血清素水平,降低抑鬱症風險(AHA, 2020)。學校可推廣體育活動,幫助青少年如內特·布朗斯坦建立自信。

睡眠管理:規律睡眠可穩定情緒,特別對焦慮症患者有效。梅根·邁爾的案例顯示,失眠加劇了她的抑鬱症狀。

自我認知重建:通過日記或團體輔導,鼓勵青少年探索正面自我形象。例如,斯里蘭卡青少年可通過敘事療法重新定義學業失敗的意義。

醫療層面: 早期篩查: 使用PHQ-9(抑鬱量表)或GAD-7(焦慮量表)在學校和醫療機構篩查青少年心理健康。《Pediatrics》(2024)強調,養護系統中的青少年自殺意念率高達24.7%,需針對性篩查。 對雙相情感障礙,早期診斷和藥物治療(如鋰劑)可降低衝動性自殺風險。

專業心理治療: 辯證行為療法(DBT)適合管理情緒波動,特別對K-pop練習生等高壓群體有效。 提供匿名治療管道,降低東亞地區對心理健康治療的污名化影響。

藥物管理: 嚴格監控安眠藥和抗抑鬱藥,避免濫用。韓國練習生的案例顯示,過量安眠藥是常見自殺手段。 實施處方藥監控計劃(PDMP),減少青少年獲取高風險藥物的機會。

社會與文化層面:

去污名化心理健康:

在東亞,通過媒體和學校教育推廣心理健康意識,打破“堅強”迷思。張國榮和具荷拉的案例顯示,公開談論心理問題可減少孤立感。 在南亞(如斯里蘭卡),社區項目可教育家庭接受學業失敗,降低青少年壓力。

社交媒體監管: 西方國家應加強社交媒體平台(如Snapchat、Instagram)的反霸凌措施,如匿名舉報系統。《CNBC》(2023)建議父母和學校監控青少年網路活動。 推廣數位素養教育,教導青少年辨別網路霸凌並尋求幫助。

學校與家庭支持: 學校應設立心理健康課程和輔導員,幫助青少年如內特·布朗斯坦早期識別霸凌。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學校實施自殺預防計劃。 家庭應加強親子溝通,作為保護因素。《JAMA Psychiatry》(2013)顯示,父母支持可降低青少年自殺風險50%。

文化適應策略: 在韓國,娛樂公司應減少練習生的工作負荷,提供心理健康資源,如SM娛樂在具荷拉事件後的改革。 在斯里蘭卡,限制農藥可及性並推廣心理健康熱線,降低衝動性自殺。

全球層面: WHO LIVE LIFE計劃:實施四項關鍵干預(限制自殺手段、負責任媒體報導、青少年社會情感技能、早期識別與管理)。斯里蘭卡的農藥限制已證明有效,降低自殺率20%(WHO, 2021)。 國際合作:高收入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可分享心理健康篩查技術,幫助低收入國家(如斯里蘭卡)建立資源。 疫情後監測:COVID-19加劇青少年孤立感,WHO建議監測長期心理影響,特別針對10-14歲群體。

總結

個人:CBT(認知行為治療)、正念、健康生活方式重建自我認知。 醫療:早期篩查、專業治療、藥物監管。 社會:去污名化、社交媒體監管、學校和家庭支持。 文化適應:針對西方(網路霸凌)、東亞(競爭壓力)、南亞(農藥限制)制定專屬策略。

因此,The Greatest Love of All (最偉大的、最好的愛)當真是要愛惜自己,不要輕易自我否定。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失敗,有無盡我們看不到的原因、牽涉種種網絡與關係,牽一髮而動全身,決不是單一因素就能夠撼動、左右的。已經發生的、外在環境,我們無法控制,但照看好自己的內心,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是我們努力就能辦到的! 所以,現在看到這裡的大小孩,讓我們好好看管自己的心,讓心中的真善美閃耀、流淌,照亮周遭吧~有能力就幫一把;沒有辦法實際給與協助,一顆善心、一句同理的安慰語,也可以帶來溫暖,讓世界更美好!

2025年5月28日 星期三

Starbucks 可回收物品表(中英對照)


♻️ Starbucks 可回收物品單字表|Recyclable Items at Starbucks

以下是你在 Starbucks 可以回收的常見物品,搭配英中對照說明與可回收原因,讓我們一起在全球旅行中也能實踐環保!


  1. paper cup [ˈpeɪpɚ kʌp] (n.) 紙杯

    • 可回收原因:外層為纖維紙質,多數地區的回收系統可分離內部的防水膜與紙漿,再製成再生紙品。

    • Please throw your paper cup into the recycling bin.
      請把你的紙杯丟進回收桶。


  1. plastic lid [ˈplæstɪk lɪd] (n.) 塑膠杯蓋

    • 可回收原因:通常使用 #5 PP(聚丙烯)塑膠,這類材質在許多城市被列為可回收。

    • Make sure to separate the plastic lid before recycling.
      回收前記得分開塑膠杯蓋。


  1. straw [strɔ] (n.) 吸管

    • 可回收原因:新型 Starbucks 使用的吸管為 PLA 生物可分解材料,或部分地區使用可回收塑膠製。

    • Starbucks has switched to recyclable straws.
      星巴克已改用可回收吸管。


  1. sleeve [sliːv] (n.) 紙杯套

    • 可回收原因:由再生紙製成,未含塑膠塗層,因此容易處理與回收。

    • Don’t forget to recycle the sleeve too.
      別忘了回收紙杯套。


  1. napkin [ˈnæpkɪn] (n.) 餐巾紙

    • 可回收原因:若未被油脂或食物污染,乾淨的紙巾可與其他紙類一同回收。

    • Clean napkins can go into paper recycling.
      乾淨的餐巾紙可回收。


  1. plastic cup [ˈplæstɪk kʌp] (n.) 冷飲杯

    • 可回收原因:一般為 #1 PET 或 #5 PP 材質,透明且無混合材質,利於清洗與回收。

    • Please rinse your plastic cup before recycling.
      請在回收塑膠杯前先沖洗。


  1. receipt [rɪˈsit] (n.) 收據

    • 可回收原因:某些地區已使用不含 BPA(雙酚A)之熱感應紙收據,可歸類紙類回收。建議確認當地政策。

    • Some receipts are now recyclable.
      現在有些收據是可以回收的。


  1. gift card [ɡɪft kɑrd] (n.) 禮品卡

    • 可回收原因:部分星巴克門市設有「卡片回收盒」,集中回收 PVC 材質卡片再製。

    • Used gift cards can be returned for recycling.
      使用過的禮品卡可以回收。


  1. reusable cup [rɪˈjuzəbəl kʌp] (n.) 可重複使用杯

    • 可回收原因:若損壞,可交由特定門市進行分類處理或參與品牌回收計畫。

    • Broken reusable cups may be recycled at designated stores.
      破損的可重複杯可送指定門市回收。


  1. coffee grounds [ˈkɔfi ɡraʊndz] (n.) 咖啡渣

  • 可回收原因:星巴克提供「咖啡渣分享計畫」,這些咖啡渣可用作肥料或堆肥。

  • You can take home coffee grounds for gardening.
    你可以帶咖啡渣回家做園藝用。

🔁 

"Small habits make a big difference."
「小習慣,能帶來大改變。」

2025年5月27日 星期二

星巴克(Starbucks)點咖啡


下面的星巴克點咖啡小常識,來自台灣星巴克官網,供您比對。https://www.starbucks.com.tw/faq/espresso_coffee_term.jspx 

Your Size Choices (選擇您的飲料大小)

Short (小杯)

在 Starbucks Coffee,Short 指的是 8 oz (約 240 ml) 大小的飲料,最適合在晚餐後飲用。

Tall (中杯)

在 Starbucks Coffee,Tall 指的是 12 oz (約 360 ml) 的飲料,當您想好好的犒賞自己一下時,這會是您最好的選擇

Grande (大杯)

在 Starbucks Coffee,Grande 指的是 16 oz ( 約 480 ml ) 的飲料,這也是最多人點用的 Size 。

Venti (特大杯)

在 Starbucks Coffee,Venti 是指 20 oz 大小,當你想好好品嚐您最愛飲料的時候,它會是您的最佳選擇。


Your Espresso Choices (選擇您的濃縮咖啡)

Espresso (濃縮咖啡)
Single (單份濃縮咖啡)
Double (雙份濃縮咖啡)

兩份單份的濃縮咖啡,是 Starbucks 大杯飲料的標準配方,但是如果您希望您的中杯那堤咖啡味更香濃一點,可以告知服務人員,為您再多加一份濃縮咖啡。

Decaf (低咖啡因咖啡)

不喜歡太濃的咖啡風味嗎?? 低咖啡因是你最好的選擇。任何濃縮飲料都可以更換為低咖啡因濃縮咖啡。


Your Milk Choices (選擇您喜歡的奶類)

Low-fat Milk (低脂)
Soy Milk (豆漿)

不愛喝或不能喝牛奶的您,可以選用豆奶風味的飲料,讓您也可以享受那堤咖啡的絕妙口感。


Your Other Choices (選擇您特別的喜好)

No foam (不加奶泡)

您不喜歡那堤上的奶泡沾到鼻子上嗎?您可以告知服務人員您不想要奶泡,這樣您就只會拿到濃縮咖啡與熱牛奶的結合了。

Dry (奶泡較多的)

意指奶泡的量較多。假如您喜歡充滿綿密香甜奶泡的卡布奇諾,您可以告知服務人員您的需求。

Whip (鮮奶油)

Whipped cream 的簡寫。假如您希望減低摩卡咖啡的熱量,可以告知服務人員,"我不要加鮮奶油" (no whip)。


下面我們就正式進入點咖啡對話模式囉!


☀️ It’s a beautiful day, and there’s a promotion.

今天天氣真好,而且有促銷活動。


👤 John: Hi there! I'd like a coffee.
嗨!我想買杯咖啡。

🧑‍🍳 Barista: Hi! What can I get started for you today?
你好!今天想喝點什麼呢?

👤 John: Do you have a “buy one, get one free” deal today?
你們今天有「買一送一」的優惠嗎?

🧑‍🍳 Barista: Yes, we do! What would you like to order?
有喔!您想點些什麼呢?

👤 John: I'll have two lattes, please.
我要兩杯拿鐵,謝謝。

🧑‍🍳 Barista: What size would you like?
請問要什麼大小?

👤 John: Grande, please.
大杯,謝謝。

🧑‍🍳 Barista: Hot or iced?
熱的還是冰的?

👤 John: Iced, with light ice, please.
冰的,少冰,謝謝。

🧑‍🍳 Barista: What kind of milk would you like?
請問要哪種牛奶?

👤 John: Low-fat milk, please.
低脂牛奶,謝謝。

🧑‍🍳 Barista: Would you like any flavors added?
要加任何口味嗎?

👤 John: Any recommendations?
有什麼推薦的嗎?

🧑‍🍳 Barista: Our caramel latte is a customer favorite. Want to give it a try?
我們的焦糖拿鐵最受歡迎。想試試看嗎?

👤 John: Sure! Sounds great.
好啊!聽起來不錯。

🧑‍🍳 Barista: Is this for here or to go?
請問內用還是外帶?

👤 John: To go, please.
外帶,謝謝。

🧑‍🍳 Barista: Anything else besides the drinks?
除了飲料外,還需要其他東西嗎?

👤 John: No, that’s all. Thanks.
不用了,謝謝。

🧑‍🍳 Barista: Can I get your name for the order?
可以告訴我您的名字嗎?

👤 John: It’s John.
我叫 John。

🧑‍🍳 Barista: All right, that’ll be $29.
好的,總共是 9.7 元。

👤 John: Here you go.
給你。

🧑‍🍳 Barista: Thanks! We’ll call your name when it’s ready.
謝謝!做好了會叫您的名字。

👤 John: Thank you.
謝謝你。

🧑‍🍳 Barista: You're all set.
一切搞定囉!

(a moment later...)

🧑‍🍳 Barista: Here’s your coffee, John!
John,這是你的咖啡!

👤 John: Thanks a lot!
非常感謝!


📚 單字表

  1. promotion [prəˈmoʊʃən] (n.) 促銷活動

    • They’re having a summer promotion on drinks.
      他們飲料正在舉行夏季促銷活動。

  2. grab [ɡræb] (v.) 拿、買(口語化用法)

    • Let’s grab some coffee before the train.
      上車前來買杯咖啡吧。

  3. deal [diːl] (n.) 優惠、交易

    • This is a great deal—buy one, get one free!
      這真是一個超值優惠——買一送一!

  4. grande [ˈɡrɑːndeɪ] (n.) 大杯(星巴克用語)

    • A grande latte, please.
      請給我一杯大杯拿鐵。

  5. light ice [laɪt aɪs] (phr.) 少冰

    • I’ll have a cold brew with light ice.
      我要一杯冷萃,少冰。

  6. low-fat milk [loʊ fæt mɪlk] (phr.) 低脂牛奶

    • Do you have low-fat milk?
      你們有低脂牛奶嗎?

  7. recommendation [ˌrɛkəmenˈdeɪʃən] (n.) 推薦

    • Any recommendations for something sweet?
      有沒有推薦比較甜的?

  8. best-selling [ˈbɛstˌsɛlɪŋ] (adj.) 最暢銷的

    • That’s our best-selling drink.
      那是我們最暢銷的飲料。

  9. to go [tə ɡoʊ] (phr.) 外帶

    • I’ll have that to go, please.
      我要外帶,謝謝。

  10. besides [bɪˈsaɪdz] (prep.) 除了…之外

    • Anything else besides the drinks?
      除了飲料還需要什麼嗎?


Alternative Coffee Shop Dialogue(咖啡店情境對話)


🌤️ The weather’s amazing today, and there’s a special offer.
今天天氣超棒,而且有特別優惠。

👤 John: Hey there! I’d like to get a cup of coffee.
嗨!我想來杯咖啡。

🧑‍🍳 Barista: Hello! What would you like today?
你好!今天想喝點什麼?

👤 John: Are you running any “two-for-one” specials today?
你們今天有「兩杯只要一杯價」的優惠嗎?

🧑‍🍳 Barista: Yes, we are!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有的喔!請問想喝什麼?

👤 John: Can I get a pair of cappuccinos?
我可以來兩杯卡布奇諾嗎?

🧑‍🍳 Barista: What size would you prefer?
想要哪一個尺寸?

👤 John: Tall, please.
中杯,謝謝。

🧑‍🍳 Barista: Would you like it hot or cold?
想要熱的還是冷的?

👤 John: Cold, with just a little ice, please.
冷的,冰塊少一點,謝謝。

🧑‍🍳 Barista: Do you have a preferred type of milk?
您偏好哪一種牛奶呢?

👤 John: Skim milk, please.
脫脂牛奶,謝謝。

🧑‍🍳 Barista: Would you like to add any syrups?
想加點糖漿口味嗎?

👤 John: Got any favorites?
你有喜歡的推薦嗎?

🧑‍🍳 Barista: Our vanilla cappuccino is a popular choice. Want to try it?
我們的香草卡布奇諾很受歡迎,要試試看嗎?

👤 John: Sure! I’ll go with that.
好啊!那就來這個吧。

🧑‍🍳 Barista: Is this order for dine-in or takeaway?
這是內用還是外帶?

👤 John: Takeaway, please.
外帶,謝謝。

🧑‍🍳 Barista: Would you like anything to eat along with your drinks?
想搭配點吃的嗎?

👤 John: No, I’m good. Thanks.
不用了,謝謝你。

🧑‍🍳 Barista: Could I have your name for the ticket?
可以告訴我你的名字嗎?我寫在單子上。

👤 John: It’s John.
我叫 John。

🧑‍🍳 Barista: Great! That’ll be $29.
好的!總共是 5 元。

👤 John: Here’s my card.
這是我的卡。

🧑‍🍳 Barista: Thanks! We’ll let you know when it’s ready.
謝謝!飲料好了我會通知你。

👤 John: Appreciate it.
感謝你。

🧑‍🍳 Barista: You’re all set. Have a great day!
搞定囉!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幾分鐘後)

🧑‍🍳 Barista: John, here’s your order!
John,這是你的飲料!

👤 John: Thanks a bunch!
非常感謝!


📚 字彙表

  1. special offer [ˈspɛʃəl ˈɔfɚ] (n.) 特價優惠

    • They’re running a special offer on smoothies.
      他們冰沙正在做特價。

  2. get [ɡɛt] (v.) 拿、點(等同 grab)

    • I’ll get a hot chocolate.
      我要一杯熱可可。

  3. two-for-one [ˈtu fɔr wʌn] (adj./n.) 兩件只需付一件錢的優惠

    • The bakery has a two-for-one muffin deal.
      麵包店有買一送一的馬芬優惠。

  4. pair [pɛr] (n.) 一對、兩個(可替換 two)

    • I’ll have a pair of espressos.
      我來兩杯濃縮咖啡。

  5. prefer [prɪˈfɝ] (v.) 偏好、比較喜歡

    • I prefer iced drinks.
      我比較喜歡冰的飲料。

  6. just a little ice (phr.) 少量冰塊(同 light ice)

    • Can I have just a little ice?
      我可以冰塊少一點嗎?

  7. skim milk [skɪm mɪlk] (n.) 脫脂牛奶(脂肪更少 than low-fat milk)

    • Do you have skim milk?
      有脫脂牛奶嗎?

  8. syrup [ˈsɪrəp] (n.) 糖漿

    • Would you like to add some hazelnut syrup?
      要加榛果糖漿嗎?

  9. popular choice [ˈpɑpjəlɚ tʃɔɪs] (phr.) 熱門選擇(等於 best-selling)

    • That drink is a popular choice among locals.
      那杯飲料在當地人中很受歡迎。

  10. takeaway [ˈteɪkəˌweɪ] (n.) 外帶(英式說法,等於 to go)

    • Make it a takeaway, please.
      請幫我外帶。

  11. eat along with (phr.) 搭配吃的(等於 besides)

    •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along with your tea?
      你要配點吃的嗎?

  12. ticket [ˈtɪkɪt] (n.) (點單)號碼單、取餐單

    • Your name is on the ticket.
      您的名字在取餐單上。

☕️ 咖啡關鍵字

1. espresso [ɛsˈprɛs.oʊ] (n.) 濃縮咖啡

 → 一種小量但濃烈的義式咖啡,風味強烈,常做為其他咖啡基底。

2. latte [ˈlɑː.teɪ] (n.) 拿鐵

 → 義式濃縮加大量蒸奶,口感滑順、奶香濃厚。

3. barista [bəˈriː.stə] (n.) 咖啡師

 → 專業調製咖啡飲品的服務員,常見於咖啡館。

4. americano [əˌmer.ɪˈkɑː.noʊ] (n.) 美式咖啡

 → 濃縮咖啡加水,味道清淡,較適合長時間品飲。

5. flat white [flæt waɪt] (n.) 白咖啡

 → 濃縮加少量蒸奶,比拿鐵奶少,味道更純。

6. cappuccino [ˌkæp.uˈtʃiː.noʊ] (n.) 卡布奇諾

 → 1/3 濃縮、1/3 蒸奶、1/3 奶泡,口感豐富有層次。

7. mocha [ˈmoʊ.kə] (n.) 摩卡

 → 濃縮咖啡+巧克力+牛奶的甜口味咖啡。

8. caramel macchiato [ˈkær.ə.mɛl ˌmɑː.kiˈɑː.toʊ] (n.) 焦糖瑪奇朵

 → 濃縮咖啡+香草糖漿+牛奶+焦糖漿,風味層次豐富。

9. cold brew [koʊld bru] (n.) 冰滴咖啡

 → 用冷水長時間萃取的咖啡,風味溫和、清爽。

10. pour-over [pɔːr ˈoʊ.vɚ] (n./adj.) 手沖咖啡

 → 用濾紙與手沖壺現沖現煮,講究水流與時間控制。


學了上面這些英文關鍵字,下次出國如果有機會到星巴克,希望你能順利用英文點餐囉!

2025年5月26日 星期一

英文核心動詞串學習範例


今天這篇,是上課內容的延伸,運用日常使用的動詞單字與片語,幫助同學進一步認識動詞的正確用法!

## 1. LOOK 系列

### look /lʊk/

- **詞性**: 不及物動詞 (vi.)

- **英英解釋**: To direct your eyes toward something or someone in order to see them

- **中文說明**: 將視線投向某處以便看見某物或某人

- **例句**: 

  - She looks beautiful today. (她今天看起來很美。)

  - Look at that rainbow! (看那道彩虹!)


### look up /lʊk ʌp/

- **詞性**: 及物動詞片語 (vt.)

- **英英解釋**: To search for information in a book, computer, etc.

- **中文說明**: 在書本、電腦等處查找資訊

- **例句**: 

  - I need to look up this word in the dictionary. (我需要在字典裡查這個字。)

  - Let me look up the train schedule. (讓我查一下火車時刻表。)


### look up to /lʊk ʌp tu/

- **詞性**: 及物動詞片語 (vt.)

- **英英解釋**: To admire and respect someone

- **中文說明**: 敬佩和尊重某人

- **例句**: 

  - Children often look up to their teachers. (孩子們經常敬佩他們的老師。)

  - I look up to my grandfather for his wisdom. (我因祖父的智慧而敬佩他。)

---

## 2. GET 系列

### get /gɛt/

- **詞性**: 及物動詞 (vt.)

- **英英解釋**: To obtain, receive, or acquire something

- **中文說明**: 獲得、接收或取得某物

- **例句**: 

  - Can you get me some water? (你能給我拿些水嗎?)

  - I got a new job yesterday. (我昨天找到了新工作。)


### get on /gɛt ɑn/

- **詞性**: 不及物動詞片語 (vi.)

- **英英解釋**: To board a bus, train, or other vehicle

- **中文說明**: 上公車、火車或其他交通工具

- **例句**: 

  - Please get on the bus quickly. (請快點上公車。)

  - We need to get on at the next station. (我們需要在下一站上車。)


### get along with /gɛt əˈlɔŋ wɪð/

- **詞性**: 及物動詞片語 (vt.)

- **英英解釋**: To have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someone

- **中文說明**: 與某人相處融洽

- **例句**: 

  - I get along with my roommate very well. (我和室友相處得很好。)

  - Do you get along with your coworkers? (你和同事們相處得好嗎?)

---

## 3. TAKE 系列

### take /tek/

- **詞性**: 及物動詞 (vt.)

- **英英解釋**: To carry, move, or transport something to another place

- **中文說明**: 帶著、移動或運送某物到另一個地方

- **例句**: 

  - Take your umbrella with you. (帶著你的雨傘。)

  - This medicine should be taken twice a day. (這個藥應該一天服用兩次。)


### take off /tek ɔf/

- **詞性**: 不及物動詞片語 (vi.) / 及物動詞片語 (vt.)

- **英英解釋**: (plane) to leave the ground and begin flying; to remove clothing

- **中文說明**: (飛機)起飛;脫掉衣物

- **例句**: 

  - The plane will take off in ten minutes. (飛機將在十分鐘後起飛。)

  - Please take off your shoes before entering. (進門前請脫鞋。)


### take care of /tek kɛr ʌv/

- **詞性**: 及物動詞片語 (vt.)

- **英英解釋**: To look after or be responsible for someone or something

- **中文說明**: 照顧或負責某人或某事

- **例句**: 

  - Can you take care of my cat while I'm away? (我不在時你能照顧我的貓嗎?)

  - She takes care of her elderly parents. (她照顧年邁的父母。)

---

## 4. MAKE 系列

### make /mek/

- **詞性**: 及物動詞 (vt.)

- **英英解釋**: To create, produce, or cause something to exist

- **中文說明**: 創造、製作或使某物存在

- **例句**: 

  - I'll make dinner tonight. (今晚我來做晚餐。)

  - This song makes me happy. (這首歌讓我開心。)


### make up /mek ʌp/

- **詞性**: 及物動詞片語 (vt.) / 不及物動詞片語 (vi.)

- **英英解釋**: To invent a story; to reconcile after an argument

- **中文說明**: 編造故事;和解

- **例句**: 

  - Don't make up stories! (別編故事!)

  - They had a fight but made up quickly. (他們吵了架但很快就和好了。)


### make up for /mek ʌp fɔr/

- **詞性**: 及物動詞片語 (vt.)

- **英英解釋**: To compensate for something bad or missing

- **中文說明**: 彌補壞的或缺失的事物

- **例句**: 

  - I'll work extra hours to make up for lost time. (我會加班來彌補失去的時間。)

  - How can I make up for my mistake? (我怎樣才能彌補我的錯誤?)

---

## 5. GO 系列

### go /go/

- **詞性**: 不及物動詞 (vi.)

- **英英解釋**: To move or travel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 **中文說明**: 從一個地方移動或旅行到另一個地方

- **例句**: 

  - I go to work by bus. (我搭公車上班。)

  - Where are you going? (你要去哪裡?)


### go out /go aʊt/

- **詞性**: 不及物動詞片語 (vi.)

- **英英解釋**: To leave home for entertainment or social activities

- **中文說明**: 離開家去娛樂或社交活動

- **例句**: 

  - Let's go out for dinner tonight. (今晚我們出去吃晚餐吧。)

  - Do you want to go out with me? (你想和我出去嗎?)


### go through with /go θru wɪð/

- **詞性**: 及物動詞片語 (vt.)

- **英英解釋**: To complete something that you have planned or promised to do

- **中文說明**: 完成你計劃或承諾要做的事情

- **例句**: 

  - I decided to go through with the plan. (我決定執行這個計劃。)

  - Will you go through with the wedding? (你會繼續舉行婚禮嗎?)

---

## 6. PUT 系列

### put /pʊt/

- **詞性**: 及物動詞 (vt.)

- **英英解釋**: To place something in a particular position or location

- **中文說明**: 將某物放置在特定位置或地點

- **例句**: 

  - Put the book on the table. (把書放在桌子上。)

  - Where did you put my keys? (你把我的鑰匙放在哪裡了?)


### put on /pʊt ɑn/

- **詞性**: 及物動詞片語 (vt.)

- **英英解釋**: To wear or place clothing on your body

- **中文說明**: 穿戴衣物在身上

- **例句**: 

  - Put on your jacket, it's cold outside. (穿上你的外套,外面很冷。)

  - She put on her makeup carefully. (她仔細地化妝。)


### put up with /pʊt ʌp wɪð/

- **詞性**: 及物動詞片語 (vt.)

- **英英解釋**: To tolerate or accept something unpleasant

- **中文說明**: 容忍或接受不愉快的事物

- **例句**: 

  - I can't put up with this noise anymore. (我再也無法忍受這個噪音了。)

  - How do you put up with such rude behavior? (你怎麼能容忍這種粗魯的行為?)

---

## 7. COME 系列

### come /kʌm/

- **詞性**: 不及物動詞 (vi.)

- **英英解釋**: To move toward or arrive at a place where the speaker is

- **中文說明**: 朝說話者所在的地方移動或到達

- **例句**: 

  - Come here, please. (請過來這裡。)

  - What time will you come home? (你什麼時候回家?)


### come back /kʌm bæk/

- **詞性**: 不及物動詞片語 (vi.)

- **英英解釋**: To return to a place or previous state

- **中文說明**: 回到某個地方或先前的狀態

- **例句**: 

  - When will you come back from vacation? (你什麼時候度假回來?)

  - My memories are coming back slowly. (我的記憶正在慢慢恢復。)


### come up with /kʌm ʌp wɪð/

- **詞性**: 及物動詞片語 (vt.)

- **英英解釋**: To think of or produce an idea, plan, or solution

- **中文說明**: 想出或提出想法、計劃或解決方案

- **例句**: 

  - Can you come up with a better idea? (你能想出更好的主意嗎?)

  - She came up with an excellent solution. (她想出了一個絕佳的解決方案。)

---

## 8. TURN 系列

### turn /tɜrn/

- **詞性**: 不及物動詞 (vi.) / 及物動詞 (vt.)

- **英英解釋**: To move around a central point; to change direction

- **中文說明**: 圍繞中心點移動;改變方向

- **例句**: 

  - Turn left at the traffic light. (在紅綠燈處左轉。)

  - Please turn the page. (請翻頁。)


### turn on /tɜrn ɑn/

- **詞性**: 及物動詞片語 (vt.)

- **英英解釋**: To start or activate an electrical device

- **中文說明**: 啟動或開啟電器設備

- **例句**: 

  - Turn on the TV, please. (請打開電視。)

  - Don't forget to turn on the air conditioner. (別忘了開冷氣。)


### turn out to /tɜrn aʊt tu/

- **詞性**: 連接動詞片語

- **英英解釋**: To be discovered or proved to be something

- **中文說明**: 被發現或證明是某事物

- **例句**: 

  - The movie turned out to be very boring. (這部電影結果很無聊。)

  - He turned out to be a great teacher. (他原來是一位很棒的老師。)

---

## 9. GIVE 系列

### give /gɪv/

- **詞性**: 及物動詞 (vt.)

- **英英解釋**: To provide someone with something

- **中文說明**: 提供某人某物

- **例句**: 

  - Give me your phone number. (給我你的電話號碼。)

  - She gave him a present. (她給了他一份禮物。)


### give up /gɪv ʌp/

- **詞性**: 及物動詞片語 (vt.) / 不及物動詞片語 (vi.)

- **英英解釋**: To stop trying to do something; to surrender

- **中文說明**: 停止嘗試做某事;放棄

- **例句**: 

  - Don't give up on your dreams. (不要放棄你的夢想。)

  - I give up! This is too difficult. (我放棄了!這太困難了。)


### give in to /gɪv ɪn tu/

- **詞性**: 及物動詞片語 (vt.)

- **英英解釋**: To finally agree to something after resisting

- **中文說明**: 在抵抗後最終同意某事

- **例句**: 

  - She finally gave in to his request. (她最終答應了他的要求。)

  - Don't give in to peer pressure. (不要屈服於同儕壓力。)

---

## 10. BREAK 系列

### break /brek/

- **詞性**: 及物動詞 (vt.) / 不及物動詞 (vi.)

- **英英解釋**: To damage something so it separates into pieces or stops working

- **中文說明**: 損壞某物使其分裂成碎片或停止工作

- **例句**: 

  - Be careful not to break the glass. (小心別打破玻璃。)

  - The machine broke yesterday. (機器昨天壞了。)


### break down /brek daʊn/

- **詞性**: 不及物動詞片語 (vi.)

- **英英解釋**: To stop working (machinery); to become very upset

- **中文說明**: (機器)故障;情緒崩潰

- **例句**: 

  - My car broke down on the highway. (我的車在高速公路上拋錨了。)

  - She broke down when she heard the news. (她聽到消息時情緒崩潰了。)


### break up with /brek ʌp wɪð/

- **詞性**: 及物動詞片語 (vt.)

- **英英解釋**: To end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with someone

- **中文說明**: 結束與某人的戀愛關係

- **例句**: 

  - He broke up with his girlfriend last month. (他上個月和女朋友分手了。)

  - Why did you break up with him? (你為什麼和他分手?)

---

## 學習小撇步

1. **記憶方法**: 將動詞按照核心字分類,先掌握基本動詞再擴展到片語

2. **練習建議**: 每天選擇1-3個動詞片語造句練習

3. **應用重點**: 注意及物和不及物的區別,影響句型結構

4. **發音練習**: 重視連音和語調,特別是三個字的片語動詞

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主題單字:bridge

 ✳️ 本日單字:bridge

詞性:noun / verb(名詞 / 動詞)

音標(KK):[brɪdʒ]

定義:

(n.) A structure built to span a physical obstacle (e.g. river, road) to allow passage.

(v.) To connect or bring together across a gap.




🔍 字根字首拆解

組成 意義 說明

bridg(e) 橋   古英語 brycg(意為橋),源自原始日耳曼語 brugjō → 意指「通行之處」、「連接之物」

雖然不是由明確的前綴 + 字根組成,但此字與「連結、過渡」有深厚的文化語意。

📚 英中雙語例句

(n.) This old bridge connects the two islands.

這座舊橋連接著兩座島嶼。

(v.) Good communication bridges cultural differences.

良好的溝通可以彌合文化差異。

📖 延伸學習:相似構詞單字

1️⃣ intervene

音標:[ˌɪntɚˈvin]

字根分析:

inter-(在…之間)+ -vene(來、走來)→ 拉丁文 venire(來)

定義:To come between, especially to prevent conflict.

例句:He tried to intervene before the fight started.

他試圖在衝突發生前先介入

2️⃣ viaduct

音標:[ˈvaɪəˌdʌkt]

字根分析:

via-(道路)+ -duct(引導、導通)

源自拉丁語 via(路)+ ducere(引導)

定義:A long elevated road or bridge over a valley.

例句:The train crossed a viaduct high above the forest.

火車穿越了一座高懸於森林之上的高架橋

📜 文學與文化背景

象徵意涵:Bridge 在詩歌與宗教文學中,常代表「連結世界」、「跨越障礙」、「過渡期」,如「The Bridge to Heaven」(通天之橋)。

另外在音樂與影片相關的術語當中,Bridge 也指歌曲中主歌與副歌間的過渡段!所以當我們用Suno寫歌時,這個字也用得到喔~

2025年5月21日 星期三

進出咖啡連鎖店的感官體驗英文

 

看看上面這張(去年2024年)排名圖,您覺得排名對您而言真實嗎?為什麼星巴克跟第二名差那麼多票?在我平日生活會來到的路段,現在2025年中就有兩家路易莎,本來2024年還有一家85度C的,但到現在2025年中,也沒了。

不管您去這些咖啡連鎖店的理由或停留多長時間,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在這些地方會很有機會用到的英文單字跟句子,讓您下次再去的時候,會想起今天看到的英文。

一、進入 Starbucks 前,您會用到哪些動詞?(動詞搭配名詞練習)

1. smelled coffee / pastries / cinnamon

smelled [smɛld]:嗅到(過去式)

coffee [ˈkɔfi]:咖啡

pastries [ˈpestriz]:糕點🥞

cinnamon [ˈsɪnəmən]:肉桂

下面句子唸三遍吧!

> I smelled fresh coffee.

I smelled sweet pastries.

I smelled cinnamon in the air.

(我聞到了 新鮮的咖啡/甜點/空氣中的肉桂 味。)

---

2. saw menu / barista / counter / customers

saw [sɔ]:看見(過去式)

menu [ˈmɛnju]:菜單

barista [bəˈristə]:咖啡師

counter [ˈkaʊntɚ]:櫃檯

customers [ˈkʌstəmɚz]:顧客

唸下面句子請注意韻律感!

> I saw a smiling barista.

I saw the menu above the counter.

I saw many customers waiting.

(我看到 微笑的咖啡師/菜單在櫃檯上方/很多人在等。)

---

3. used app / card / cup / name tag

used [juzd]:使用(過去式)

app [æp]:應用程式

card [kɑrd]:卡片

cup [kʌp]:杯子☕

name tag [ˈnem tæɡ]:名牌

下面句子我們來練習唸句子的節奏感吧!

> I used my Starbucks app.

I used my card to pay.

I used a reusable cup.

(我 使用星巴克App/用卡付錢/用了可重複使用的杯子。)

---

4. heard names / music / order / blender

heard [hɝd]:聽見(過去式)

names [nemz]:名字

music [ˈmjuzɪk]:音樂🎵

order [ˈɔrdɚ]:訂單

blender [ˈblɛndɚ]:果汁機

下面當名詞的字要唸重音喔!

> I heard my name.

I heard soft music.

I heard the blender running.

(我聽見 我的名字/輕柔的音樂/果汁機運轉聲。)


二、口說問答

1. What did you see when you entered Starbucks?

你進星巴克時看到了什麼?

 範例:"I saw a long line and a cozy sofa."

2. What did you smell inside? Describe the smell.

你聞到什麼氣味?形容一下。

範例:"I smelled roasted coffee and sweet caramel."

3. What did you hear while waiting?

你在等候時聽見什麼?

範例 : "I heard jazz music and people chatting."

4. What did you use to order and pay?

你用什麼點餐和付款?

範例 : "I used my phone and scanned the app."

5. What did the barista give you?

咖啡師給了你什麼?

範例 : "She provided a paper receipt and a tall iced latte."

6. What did you take with you when you left?

你離開時帶了什麼?

範例 : "I took my drink and a napkin."

---

三、詞彙強化區

Word   KK音標   中文   英英解釋   例句

barista [bəˈristə] 咖啡師

a person who makes and serves coffee drinks

The barista smiled when I said thank you.

(我道謝時咖啡師微笑了。)


counter [ˈkaʊntɚ] 櫃檯

a flat surface where you order food or pay

I placed my phone📱 on the counter.

(我把手機放在櫃檯上。)


receipt [rɪˈsit] 發票、收據

a printed record of a transaction

He handed me a paper receipt🧾.

(他遞給我一張紙本收據。)


上面內容,您可以依照自己的速度與時間練習,若有不懂的單字可以練習查網路字典,或到五權社區大學報名「輕鬆説英文」課程;問我之後,就知道您不會的那題答案是什麼啦!😜

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英文的這些「誰是誰」的字......



                  (上圖是白頭翁的窩)

英文的這些「誰是誰」的詞性,其實就像在家庭裡指認不同成員一樣!讓我用一個超簡單又有趣的方式,保證你看完後就懂了!

想像我們有一個「英文詞性家族」!

👨‍👩‍👧‍👦 家庭成員:

 * 👑 所有格 (Possessive Adjectives): 就像家裡的「形容詞」,它們總是黏在名詞旁邊,告訴我們這個東西是「誰的」。它們就像是東西的標籤!

   * 成員: my (我的), your (你的/你們的), his (他的), her (她的), its (它的), our (我們的), their (他們的)

   * 用法: 所有格 + 名詞

   * 使用時機: 當你想指出某個東西屬於誰的時候。

   * 範例:

     * My car is red. (我的車是紅色的。) (「my」這個標籤貼在「car」上面)

     * This is her book. (這是她的書。) (「her」這個標籤貼在「book」上面)

 * 🧍 人稱代名詞 (Personal Pronouns - Subject Case): 就像家裡的「主角」,它們總是站在動詞前面,告訴我們「誰」做了這個動作。

   * 成員: I (我), you (你/你們), he (他), she (她), it (它), we (我們), they (他們)

   * 用法: 人稱代名詞 (主詞) + 動詞 + ...

   * 使用時機: 當你想說「誰」正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

   * 範例:

     * I like pizza. (我喜歡披薩。) (「I」是喜歡這個動作的主角)

     * They are playing games. (他們正在玩遊戲。) (「They」是玩遊戲的主角)

 * 🎁 所有格代名詞 (Possessive Pronouns): 就像家裡的「獨立財產」,它們自己就可以代表「誰的東西」,不用再黏著名詞。

   * 成員: mine (我的), yours (你的/你們的), his (他的), hers (她的), its (它的), ours (我們的), theirs (他們的)

   * 用法: 獨立使用,放在句尾或當主詞/受詞

   * 使用時機: 當你知道東西是誰的,但不想重複說那個名詞的時候。

   * 範例:

     * This book is mine. (這本書是我的。) (不用再說 "This book is my book.")

     * Yours is on the table. (你的在桌子上。) (省略了 "your book/pen/etc.")

 * 🎯 受詞人稱代名詞 / 受格(Personal Pronouns - Object Case): 就像家裡被動接受動作的「對象」,它們通常放在動詞或介系詞後面,告訴我們動作是「對誰」做的。

   * 成員: me (我), you (你/你們), him (他), her (她), it (它), us (我們), them (他們)

   * 用法: 動詞/介系詞 + 受詞人稱代名詞

   * 使用時機: 當你想說動作影響了「誰」的時候。

   * 範例:

     * She likes me. (她喜歡我。) (「喜歡」這個動作的對象是「me」)

     * I gave the book to him. (我把書給了他。) (「給」這個動作的對象是「him」)




 * 🔗 代名詞 (Pronouns) - 廣義來說: 這是一個大家族的名字,上面 2, 3, 4 都是它的成員!簡單來說,代名詞就是用來代替名詞,避免一直重複說同一個名詞,讓句子更流暢。

   * 使用時機: 當你已經提過某個名詞,之後想用更簡潔的方式指代它的時候。

   * 範例:

     * Mary is a teacher. She teaches English. (用 "She" 代替前面說過的 "Mary")

     * I have a dog. It is very cute. (用 "It" 代替前面說過的 "a dog")

特別來賓: "of" 和 "belong to"

這兩個詞也跟「所有」的概念有關,但它們是介系詞片語,以不同的方式表達。

 * 🔑 "of" (的): 通常用來連接兩個名詞,擔任橋樑的角色,表示後面的名詞是屬於前面的名詞的一部分、特性或擁有者。

   * 用法: 名詞 + of + 名詞

   * 使用時機: 當你想表達「...的...」這種關係時。

   * 範例:

     * the color of the car (車子的顏色)

     * a friend of mine (我的一個朋友)

 * 🏡 "belong to" (屬於): 是一個動詞片語,直接表達「...屬於...」。

   * 用法: 事物 + belong to + 人/物

   * 使用時機: 當你想明確地說某個東西是誰的財產或歸誰所有時。

   * 範例:

     * This book belongs to Lisa. (這本書屬於Lisa。)

     * The house belongs to them. (這房子屬於他們。)

秒懂小撇步:

 * 所有格形容詞 (my, your...) 像膠水,黏在名詞前面!

 * 所有格代名詞 (mine, yours...) 像獨立的禮物,自己站著!

 * 主詞人稱代名詞 (I, you...) 是句子的發起人,站在動詞前面!

 * 受詞人稱代名詞 /受格 (me, you...) 是動作的接收者,站在動詞或介系詞後面!

 * "of" 像一個連接詞(橋樑),連接兩個名詞來說明兩者的關係!

 * "belong to" 像一個宣告,直接說「這是誰的!」

希望這個「英文詞性家族」讓你對這些詞性有更清楚的認識!下次看到它們,就像看到家裡的成員一樣親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