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

形容詞v.s.AI prompt (提示詞)修辭寫作

(Inspired by YuShan C. Google News)

你知道嗎? Prompt(提示詞)怎麼寫、怎麼設計會成為決定創作品質與產出效率的關鍵因素。其中,形容詞在眾多調整元素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直接影響語意的細膩表達,更引導 AI 在風格、氛圍甚至構圖等決策方向,成為結合創造力與控制力的重要語言因素。因此,反思一下,我們會善用形容詞嗎?

在以語言驅動模型運作的生成式AI中,Prompt的語言設計左右輸出結果的方向與品質。目前業界開始意識到一個微小但強效的變數:形容詞。這是不同於名詞與動詞的結構性作用,形容詞的價值在於細緻調控語氣、風格與情境範疇。這種描述性的語言結構,實則為模型提供了額外的上下文資訊,讓輸出內容更精準。

精簡 Prompt 與冗長 Prompt 效果對比

僅加入一個形容詞,就能改變圖像的風格或故事的發展。例如,「a futuristic city」與「a ruined futuristic city」這兩個提示語,所產生的視覺效果與情感氛圍便大相逕庭。這類細微的調整不僅影響畫面的構圖元素,還延伸至燈光、色彩、角色表情等設計細節,使形容詞成為引領創作方向的關鍵舵手。事實上,精確運用描述性形容詞能顯著改變生成內容的語氣、細節和風格。比如當提示語中加入「concise」、「vibrant」、「technical」等形容詞時,AI會根據這些描述詞調整輸出的深度與語調,讓產出結果更貼合具體需求。

精簡Prompt與冗長Prompt的效果對比中,形容詞的使用頻率與位置,成為左右AI理解深度的重要指標。過於簡略的Prompt容易導致AI在缺乏語境下生成中性、毫無風格的結果;而適度添加形容詞的Prompt,能提供語境引導,提高AI模型的解析度與表達豐富度。例如:「design a chair」與「design a sleek, minimalist Scandinavian chair」的視覺輸出不僅差異顯著,甚至牽動AI在材質、顏色與光影運用的判斷。

在語言模型如ChatGPT中,形容詞亦具有類似功能:它們能明確設定語氣(如「formal」、「playful」、「thought-provoking」)、情緒(如「optimistic」、「melancholic」)與角色語調,使生成文字更貼近溝通場景的實際需求。

這些調整詞彙的運用並不僅限於形容詞。與描述性形容詞一同搭配的還包括指令性動詞(如 analyze、generate、evaluate)以及語境短語(如「in the context of……」或「for an audience of……」。這些語言元素的結合,不僅提升了語意的明確性,也幫助AI從任務目標和語境更全面地生成內容。如此層次分明的語言設計,讓Prompt不再只是單純的輸入指令,而是發展成一套完整的語意架構體系,提升AI輸出的可預測性與實用價值。

當然,文字冗長到另AI無法理解你的意圖也不行,而prompt簡略到只用beautiful或nice, big這些描述性形容詞所生成的圖片,就會沒有特色,看久了會給人有一種「這是AI畫的!」感慨,不知道你是否跟我有類似的感受?所以適當的添加關鍵性的修飾詞語就變得很重要,如同過去在英文寫作課上,老師會跟學生說,寫作不要只用形容詞堆砌詞藻,一點特色都沒有、平凡無奇!

精準設定語境讓 AI 創作更精緻

企業與創作者日益依賴AI進行內容生產、品牌設計及用戶體驗模擬,Prompt語言的控制能力已從技術層面升級至策略性語言運用,形容詞的角色亦被重新定位。例如在Midjourney等圖像生成平台,業界已出現專注研究「語義導向形容詞組合」的Prompt設計師,以精準調控構圖動態與風格細節;在行銷、新聞及教育等語言應用場景,ChatGPT則藉由形容詞的組合搭配,實現語境「個性化」以提升輸出內容的可用性與說服力,凸顯形容詞在AI內容生成中的策略性地位。

進一步若能搭配 contextual phrases 精準設定語境,例如「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brand strategist」或「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emotional tone」,即可讓AI在風格與內容兩者間取得語意一致性,這種精緻層次的Prompt設計,似乎是掌握AI創作的技術門檻。

在生成式AI的演進中,「Prompt設計」已從工具操作轉型為語言策略,而形容詞成為關鍵變數。它不僅能精準調控內容風格,更能為AI創作設定邊界與方向。如《Mastering the Art of Image Generation Prompts》所述,形容詞並非僅是修飾,而是驅動AI輸出風格與情境感知的核心參數。熟悉描述性語言(descriptive language),將在AI時代掌握更大主導權,擅長駕馭形容詞,將成為AI創意應用的領導者。

所以要讓自己寫作寫得好,或讓自己的提示詞寫得貼切,我們還真的可以回去多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或文章,從中學習作家的語言使用,鍛鍊我們自己的語言使用基本功!不是英文專業出身的你,跟英文系學生閱讀英文經典鍛練英文能力自然不同,你可以閱讀中文經典,畢竟現在2025年中的AI也懂得中文,它們的中文閱讀寫作能力跟2024年的它們完全是不同等級。現在就看你會不會使用它,讓它們當我們的語言寫作陪練小老師了!

所以中文課或英文課不重要嗎?No, 在未來,寫作能力只會越來越被重視啊!

2025年6月23日 星期一

Nazar amulet(邪眼護符)

今天收到同學去土耳其旅遊回國後帶來的心意與祝福,讓正值骨折復原階段的我深深感動。為了讓感動不只停留在感動,讓有緣一起上英文課的大家,與跟我一樣沒去過土耳其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英文來認識一下這個是什麼吧!

🔷 Object Introduction | 物品介紹


This is a Nazar amulet (also called "evil eye charm"). It is a traditional symbol from Turkey and nearby Mediterranean cultures used to protect against the evil eye,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a harmful glare caused by jealousy or envy.

這是一個「納札護身符」(又稱「邪眼護符」),源自土耳其和地中海地區的傳統文化,據信能防止邪眼,也就是防止來自嫉妒或羨慕的有害眼神。

🧿 Everyday Use | 日常應用

People hang it near entrances of homes, cars, shops, or wear it as jewelry to bring protection, good luck, and to ward off negative energy.

人們通常將它掛在家門口、汽車、商店內,或佩戴成飾品,來祈求平安、帶來好運,並驅除負能量。


🌀 Are There Similar Things? | 有類似的東西嗎?

Yes! Similar items include:

1. Dreamcatchers – Native American items to catch bad dreams

2. Four-leaf clovers – A symbol of luck in Western cultures

3. Fu (福) charms – Chinese red paper for blessings

4. Tibetan prayer flags – To promote peace and balance

有的!類似的護符包括:

1. 捕夢網 – 美國的原住民文化中用來捕捉惡夢的物品

2. 四葉幸運草 – 西方文化中象徵幸運

3. 福字紅紙 – 中華文化中象徵祝福與好運

4. 藏族經幡 – 用來祈求和平與平穩


📚 Vocabulary List | 單字表(符合臺灣英文教科書使用的音標)

1. amulet [ˋæmjəlɪt] (n.) 護身符

She wears an amulet to protect herself.

她戴著護身符來保護自己。

2. charm [tʃɑrm] (n.) 護身物、護身符

This blue charm is believed to block evil.

這個藍色護符被認為可以擋煞。

3. evil eye [ˋiv! aɪ] (n.) 邪眼

The evil eye is feared in many cultures.

在許多文化中,人們會害怕邪惡之眼。

4. protect [prəˋtɛkt] (v.) 保護

The symbol is used to protect families.

這個符號用來保護家庭。

5. jealousy [ˋdʒɛləsɪ] (n.) 嫉妒

The eye shields against jealousy.

這個眼睛圖樣可以防止嫉妒。

6. luck [lʌk] (n.) 運氣、幸運

Many people wear it for luck.

很多人為了幸運而戴著它。

7. energy [ˋɛnɚdʒɪ] (n.) 能量

It helps clear bad energy.

它能幫助淨化負能量。


🎨 Prompt for AI Art Generation 

想上星期五下午的「用AI學英文--繪圖篇」課程的同學們,可以開始注意您喜歡的照片提示詞是怎麼描寫的了!如下所示:

"A traditional Turkish evil eye amulet made of blue glass, with detailed macramé knotting and multiple small eye beads, hanging against a textured beige background — realistic style"

「一個由藍色玻璃製成的傳統土耳其邪惡之眼護身符,帶有細緻的繩編與多顆小眼珠珠飾,掛在米色紋理背景上 — 擬真風格」


願大家都無病無煩憂喔!

2025年6月20日 星期五

poise under duress 內在的穩定,才是真正的力量。

poise under duress

當壓力如風暴掀起,這個片語就像一朵在風中依然挺立的蓮花,靜靜地告訴你:內在的穩定,才是真正的力量。

語源

poise 源自古法語 pois(重量)與拉丁語 pensare(衡量),

它的本意是「平衡、沉著、鎮定」,暗示內在的重心不受外在撼動。

duress 源自拉丁語 durus(堅硬的、困苦的),後來成為法律用語,意指「被強迫的狀態、壓力下的脅迫」。

所以,poise under duress 就是:「在極端壓力中仍保持鎮定與風度,仍然穩重」。

這個片語不只是描述表現,更是一種修煉。

它提醒我們:「壓力無可避免,但反應可以選擇。」

當身處混亂、被誤解、甚至面對失敗時,您能否像一位禪者般不動如山?那就是 poise。

當處在風暴中心,您卻能安然微笑,那不是遲鈍,是擁有了覺知中選擇了「忍辱波羅蜜」的自由。


英文例句

She handled the emergency with incredible poise under duress.

她在那場緊急狀況中,展現了驚人的沉著冷靜。

True leadership is revealed through poise under duress.

真正的領導力,會在壓力之下展現沉穩。


相似概念詞延伸

1. grace under pressure 

優雅地承受壓力

這是海明威筆下的「英雄主義」定義,當一切都崩塌時,你依然舉止有光。

2. composure 冷靜自持

來自 com-(完全)+ posse(控制),意指「完全掌控情緒與行為的狀態」。


2025年6月12日 星期四

USA for Africa《We Are the World》 主唱歌手簡介

 USA for Africa《We Are the World》

主唱歌手(依出場順序)簡介與成名
曲YouTube連結)

認識一下那個年代有名的歌手,或許你能從中能得到某些靈感!下面是用Perplexity Pro得到的內容!

### 1. 萊諾·李奇(Lionel Richie / ˈlaɪənl ˈrɪtʃiː/)

美國流行樂壇巨星,曾為Commodores主唱,1980年代以溫柔嗓音與抒情歌風格紅遍全球。代表作有〈Hello〉、與黛安娜·羅絲合唱的〈Endless Love〉,全球唱片銷量破億,為《We Are the World》詞曲作者之一。[3][4][16]  

[Endless Love (與Diana Ross)](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rzD-yeNcJ4)

---

### 2. 史提夫·汪達(Stevie Wonder / ˈstiːvi ˈwʌndɚ/)

美國傳奇盲人音樂家,摩城唱片代表人物,擅長多種樂器。以創新R&B、靈魂、放克曲風聞名,曾獲25座葛萊美獎。代表作有〈Superstition〉、〈I Just Called to Say I Love You〉。[6][7][8]  

[Superstitio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CFuCYNx-1g)

---

### 3. 保羅·賽門(Paul Simon / pɔl ˈsaɪmən/)

美國民謠搖滾歌手,Simon & Garfunkel主腦。單飛後以融合世界音樂著稱,專輯《Graceland》影響深遠。代表作有〈You Can Call Me Al〉、〈The Sound of Silence〉。[9][10][17]  

[You Can Call Me A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q-gYOrU8bA)

---

### 4. 肯尼·羅傑斯(Kenny Rogers / ˈkɛni ˈrɑdʒɚz/)

美國鄉村音樂巨星,跨界流行樂壇,嗓音溫暖。以敘事式歌曲著稱,代表作有〈The Gambler〉、〈Lucille〉,全球唱片銷量逾億。[12][13]  

[The Gambler](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hx4gdlfamo)

---

### 5. 詹姆斯·英格蘭(James Ingram / dʒeimz ˈɪŋɡrəm/)

美國R&B男歌手、詞曲作者,以深情嗓音聞名。與多位巨星合作,代表作有〈Just Once〉、〈One Hundred Ways〉。[15]  

[Just Onc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zQx2ZQdB6A)

---

### 6. 蒂娜·透娜(Tina Turner / ˈtiːnə ˈtɝːnɚ/)

美國搖滾女王,以強烈舞台魅力與爆發力嗓音聞名。代表作有〈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晚年活躍於歐洲。[15]  

[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GpFcHTxjZs)

---

### 7. 比利·喬(Billy Joel / ˈbɪli dʒoʊl/)

美國鋼琴詩人,流行搖滾代表人物。以敘事性歌詞與鋼琴伴奏著稱,代表作有〈Piano Man〉、〈Uptown Girl〉。[15]  

[Piano Ma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xEPV4kolz0)

---

### 8. 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 / ˈmaɪkəl ˈdʒæksən/)

全球流行樂之王,舞蹈、創作、製作皆一流。以專輯《Thriller》創下銷售紀錄,經典作還有〈Billie Jean〉、〈Beat It〉,同時是本曲共同詞曲作者。[15]  

[Billie Jea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_XLOBDo_Y)

---

### 9. 黛安娜·羅絲(Diana Ross / daɪˈænə rɔs/)

美國靈魂樂天后,The Supremes主唱出身,單飛後以〈Ain't No Mountain High Enough〉、〈Endless Love〉等歌紅遍全球。[15][5]  

[Ain't No Mountain High Enough](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_pmKPWLBrE)

---

### 10. 狄昂·華薇克(Dionne Warwick / diˈɒn ˈwɔːrwɪk/)

美國靈魂樂女伶,Burt Bacharach御用歌手。以〈Walk On By〉、〈That's What Friends Are For〉聞名,嗓音溫柔。[15]  

[That's What Friends Are For](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yTpu6tmfjk)

---

### 11. 威利·尼爾森(Willie Nelson / ˈwɪli ˈnɛlsən/)

美國鄉村音樂傳奇,創作、演唱、吉他皆精。以〈On the Road Again〉、〈Always on My Mind〉等歌成名。[15]  

[On the Road Agai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N86y30Ufc)

---

### 12. 艾爾·賈諾(Al Jarreau / æl dʒəˈroʊ/)

美國爵士、流行、R&B歌手,以獨特聲音技巧和即興能力著稱。代表作有〈We're in This Love Together〉。[15]  

[We're in This Love Together](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o-qweh7nbQ)

---

### 13. 布魯斯·史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 / bruːs ˈsprɪŋstiːn/)

美國搖滾詩人,綽號「老闆」。以描寫藍領階級生活著稱,代表作〈Born to Run〉、〈Dancing in the Dark〉。[15]  

[Born to Ru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3t9SfrfDZM)

---

### 14. 肯尼·羅根斯(Kenny Loggins / ˈkɛni ˈlɑːɡɪnz/)

美國流行搖滾歌手,電影主題曲專家。代表作有〈Footloose〉、〈Danger Zone〉。[15]  

[Footloos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trMfT4Qz5Y)

---

### 15. 史提夫·派瑞(Steve Perry / stiːv ˈpɛri/)

美國搖滾歌手,Journey主唱,以高亢嗓音著稱。代表作〈Don't Stop Believin'〉。[15]  

[Don't Stop Believi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k8craCGpgs)

---

### 16. 達瑞爾·霍爾(Daryl Hall / ˈdærəl hɔl/)

美國流行搖滾二重唱Hall & Oates主唱之一。以〈Maneater〉、〈Private Eyes〉等歌紅極一時。[15]  

[Maneater](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RYFKcMa_Ek)

---

### 17. 休伊·路易斯(Huey Lewis / ˈhjuːi ˈluːɪs/)

美國搖滾樂團Huey Lewis and the News主唱。以〈The Power of Love〉、〈Hip to Be Square〉等歌知名。[15]  

[The Power of Lov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CkgYhtz64U)

---

### 18. 辛蒂·羅波(Cyndi Lauper / ˈsɪndi ˈlɔːpɚ/)

美國流行樂天后,以鮮明造型與獨特嗓音著稱。代表作〈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Time After Time〉。[15]  

[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b6AZdTr-A)

---

### 19. 金·卡恩絲(Kim Carnes / kɪm kɑrnz/)

美國流行女歌手、詞曲作者。以沙啞嗓音著稱,代表作〈Bette Davis Eyes〉。[15]  

[Bette Davis Eyes](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OIS5taqA8)

---

### 20. 鮑勃·狄倫(Bob Dylan / bɑb ˈdɪlən/)

美國民謠搖滾詩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Blowin' in the Wind〉、〈Like a Rolling Stone〉等歌影響深遠。[15]  

[Like a Rolling Ston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wOfCgkyEj0)

---

### 21. 雷·查爾斯(Ray Charles / reɪ tʃɑrlz/)

美國靈魂樂之父,盲人音樂家。融合R&B、福音、藍調,代表作〈Georgia on My Mind〉、〈Hit the Road Jack〉。[15]  

[Georgia on My Mind](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gGzE5Kf5zA)

2025年6月10日 星期二

如何開始使用ChatGPT

沒用過任何一款AI的同學們,看過來!特別是因為不知道AI是什麼、感覺應該是很難、門檻很高,有點好奇卻不知道從何下手的人!

下面請跟著操作喔~

一、

首先要安裝ChatGPT 這個app。因為這個ChatGPT算是較全方位的AI,所以在我的推薦名單上,目前還是第一名,Gemini緊追在後。

我的手機是安卓(Android)系統,所以我要點開手機桌面上的「Play商店」(請看下面紅筆圈起來的圖示)。


如果你是蘋果(ios)手機,你要找 app store(App商店),就是平常家人幫您下載安裝應用程式的地方,找到後,點圖示進去。

二、

接著在Play商店或App 商店打字,搜尋「ChatGPT」,要看到有Open AI公司做的才是喔!如下圖所示的白底黑線圖示。綠色的、線條很尖銳的那些,都不是!

圖示右邊的「ChatGPT」字眼下方,你會看到「Open AI 」之類的字,而不是現在網頁手機擷圖出現的「已安裝」。因為我的手機已經安裝過了,所以才會出現你現在看到了紅筆圈起來的「開啟」,不過你的手機會顯示「安裝」,就點它吧!

三、

不久,手機安裝好了。接著系統會要你建立ChatGPT帳戶。任何一款AI在使用前,都會走這個流程。填寫帳號、密碼等,你可以用蘋果手機的帳號密碼或Google帳戶的帳號密碼進行設定。然後隱私權政策部份的方框需要打勾,這樣整個安裝系統最後才會完成。

如果因為隱私權問題你不想用,不想讓Open AI公司把你跟ChatGPT聊天內容拿去訓練、優化它們的模型,當然不會勉強!像我不想它拿我的聲音去訓練,所以我沒有(或很少用)語音功能,通常都是打字跟它互動。即便我安裝了~

安裝完畢就可以開啟了!這時你的手機桌面就會出現剛剛的黑線白底的圖示。

四、

開啟圖示後,就會出現下面畫面--


因為我常看手機,所以我在「設定」(入口處在左上角兩條橫線)的地方選黑色系,這樣看手機眼睛比較不會累,你的手機沒調過,系統預先設定是白底。

現在你就可以在上圖紅筆圈起來的地方問問題囉!不過請注意:你用中文問,ChatGPT 會用中文回答;你用英文問,它就用英文回答!大家先試用看看,免費的喔!特別是對秋季班新開的「用AI學英文--繪畫篇」課程有興趣的人,是一定會用到的!其他會用到的AI會在上課時介紹給大家。

視窗最上面的「取得Plus 」就是要購買付費的地方,我們不點就完全不用擔心;萬一不小心按到了,退出、回到上一頁就好了~

先這樣~有問題再問吧!或你等不及了,也可以找YouTube 相關影片學習如何用ChatGPT!一開始,可以從你想解決的日常生活問題或疑惑開始練習如何與它互動,把它當小幫手或助理或Google 用吧~









2025年6月4日 星期三

星巴克咖啡vs農民剝削vs産業剝削?



下面資料來源是Perplexity Pro幫忙找來的:

「星巴克採購咖啡豆的過程是否剝削農民」這一問題,根據公開資料與相關報導,情況較為複雜,需從不同角度分析。

剝削疑慮的歷史與現實

咖啡產業長期以來確實存在農民被剝削的現象,特別是在開發中國家的小農,常因資訊不對等與議價能力弱勢,收入偏低,甚至有童工等勞動問題。英國《衛報》曾揭露瓜地馬拉咖啡農場存在童工現象,而星巴克與其他國際大廠都被點名是收購者之一。

這些負面消息對星巴克品牌造成衝擊,因此星巴克近年積極推動供應鏈透明化。例如與微軟合作,利用區塊鏈技術公開咖啡豆來源,讓消費者與農民都能追蹤咖啡豆從產地到門市的全過程,試圖以公開透明回應剝削質疑。

星巴克的道德採購政策

星巴克官方強調「道德採購」,承諾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向農民購買高品質咖啡豆,並與國際環保組織合作,制定「咖啡和種植者公平規範」(C.A.F.E. Practices),要求供應商必須遵守環境、勞工與社會責任標準。

星巴克自2000年代起推動「公平交易咖啡」,直接向小農採購,減少中間商剝削,並提供農民貸款、技術協助及社區投資,改善小農生計。

星巴克也是全球公平貿易認證咖啡的大型採購者之一,這類認證要求農民組織自有、民主管理,並保障其獲得高於國際市場的最低價格。

外界質疑與挑戰

雖然星巴克推動道德採購與公平交易,但有評論指出,這些「公平交易」咖啡僅占總採購量一小部分,企業仍以商業利益為核心,且公平交易組織本身也可能成為新的中間商。

有專家認為,若農民能生產更高品質的精品咖啡,議價能力會提升,不必依賴企業的「道德」標籤;但現實是多數小農缺乏資金與技術難以提升產值。

星巴克過去確有被指控採購過程涉及農民剝削(如童工、低價收購等),但為回應外界批評,已積極推動供應鏈透明化、道德採購與公平交易,並投入農民扶助與社區建設。儘管如此,全球咖啡產業結構性問題難以完全根除,星巴克的努力雖有正面影響,但仍難保證所有咖啡豆都完全無剝削疑慮。 


全球著名的咖啡連鎖企業與大型咖啡公司,普遍存在剝削咖啡農民的案例,這是產業結構性問題,而非僅限於個別品牌。

產業剝削現象

咖啡豆價格主要受制於國際期貨市場,農民幾乎沒有議價空間。全球四大跨國咖啡企業(如雀巢、寶僑P&G等)因大量採購與投機操作,導致價格暴漲暴跌,農民收入極低。例如紀錄片《咖非正義》揭露,埃塞俄比亞咖啡農種出的一杯3美元咖啡,自己僅能分得不到0.03美元,遠低於生產成本。

多數咖啡連鎖業者(如雀巢、P&G、星巴克等)過去主要透過當地批發商或合作社採購,農民對行情資訊掌握有限,處於明顯劣勢。合作社有時甚至優待大生產者、剝削小農,農民必須繳交高額行政費、拍賣費,收入被層層剝削。

公平貿易與直接採購的挑戰

公平貿易咖啡的推動,原意是減少中間商剝削,讓企業直接以較高價格向農民採購,回饋利潤給農民。但實際上,公平貿易咖啡僅佔全球採購量一小部分,且公平貿易組織本身也可能成為新的中間商,農民最終分得利潤仍有限。

有些品牌強調「直接貿易」(Direct Trade),但即使如此,農民往往還是難以擺脫低價困境,甚至有人因債務壓力走上絕路。

其他產業類比

類似情況也出現在可可產業,像雀巢、瑪氏等國際品牌,無法保證其巧克力產品完全沒有童工或剝削現象。即使有公平貿易認證,農民所得依然偏低,產業結構難以根本改變。

不僅星巴克,全球其他著名咖啡連鎖與大型咖啡企業(如雀巢、P&G、Costa等)都曾被揭露在咖啡豆採購過程中,農民長期處於被剝削的弱勢地位。

所以呢?怎麼辦?

即使有公平貿易、直接採購等改善措施,整體產業鏈的不公平現象仍未徹底解決!農民所得普遍偏低,生活困苦!

消費者若想辨別企業是否真的公平對待農民,可從以下幾個面向進行判斷:

1. 認明「公平貿易」認證標章

公平貿易認證(如Fairtrade International標章)是國際間最具公信力的指標之一。這類認證要求企業必須以合理價格向農民收購,保障勞動人權、禁止童工與強迫勞動,並要求透明的供應鏈與獨立第三方稽核。

產品包裝上若有公平貿易標章,代表其原料來源與生產過程已通過嚴格審查,農民能獲得合理報酬,社區也會因「社區發展金」受益。

2. 供應鏈的透明度與可追溯性

企業若能公開產品的產地、農民合作社名稱、採購流程等資訊,讓消費者清楚追溯商品來源,通常代表其供應鏈較為透明。

透明的供應鏈有助於監督企業是否落實對農民的承諾,減少中間剝削。

3. 企業是否有長期、直接與農民合作

部分企業強調「直接採購」或與農民合作社建立長期夥伴關係,減少中間商層層剝削,農民能獲得更高收入。

企業若有預付貨款、技術協助、社區投資等措施,通常對農民較有保障。

4. 產品資訊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企業若定期公開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報告,揭露對農民的扶助政策、採購價格、社區回饋等細節,代表其重視永續經營與社會責任。

5. 消費者直接向農民購買

在台灣或其他地區,有「直接跟農夫買」等平台,讓消費者直接購買農民自產自銷的產品,能確保農民獲得合理收入,並促進雙向溝通與信任。

6. 觀察企業是否重視環境與勞動權益

公平對待農民不僅是價格,也包括安全工作環境、合理工時、禁止童工、環境友善耕作等。

企業若強調永續發展、環境保護與社區建設,通常較重視農民的長遠利益。

總結

消費者可優先選購具有公平貿易認證標章、供應鏈透明、資訊公開、與農民有直接合作關係的企業產品,並多利用直接購買支持友善農法的通路。這些做法能有效提升農民的收入與權益,也讓消費成為推動產業正向改變的力量

看完上面的資料,好像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了:

如果有台灣自己生産的咖啡豆,就買台灣的吧!最低限度至少可以減少碳足跡!再來就是平時就要搜集資料,注意有哪些店家跟農民直接合作,或直接跟支持友善農法的農家購買咖啡豆,如此一來,層層剝削不可能存在,這時,才真正讓「喝杯咖啡也能做善事」成為真實!

2025年6月1日 星期日

Is that seat "incage"?有這樣的寫法嗎?


在我們出國時,耳邊會響起或多或少的英文,有不同腔調跟口音,導致我們無法一次就理解,即便是很簡單、我們以前學過的單字。

遇到類似情況,您可以試著:

請對方重複 (Pardon?): 禮貌地請對方再說一次。

請對方拼字 (Could you spell that out for me?): 如果對方願意,請他把那個字拼出來,這樣就能更清楚地理解。

觀察上下文: 注意對方的肢體語言或手指方向,通常能幫助您理解對方的意圖。

下面就針對實際聽到的句子來分析:

Is that seat "incage"?

"incage" 這個發音,在英文中並不是一個常見的單字。根據情境,有幾種可能可以解釋聽到的內容,並且意思會大相徑庭。

可能性一:聽錯或口音問題

您聽到的 "incage" 很可能是以下單字或片語的誤聽:

engaged /ɪnˈɡeɪdʒd/ (adj.): 這個詞的意思是「被佔用的、已訂婚的、忙碌的」。如果句子是 "Is that seat engaged?",那麼意思就是「那個座位有人坐嗎?」或「那個座位被佔用了嗎?」這在詢問座位情況時非常常見。

in case /ɪn ˈkeɪs/ (conj.): 這個片語的意思是「以防萬一、如果」。雖然直接用 "Is that seat in case?" 比較少見,但如果語氣和上下文是「這個座位是以防萬一用的嗎?」,或許可以解釋。然而,這種用法通常後面會接一個子句,例如 "Is that seat reserved in case someone needs it?"(這個座位是預留著以防有人需要嗎?)。

vacant /ˈveɪkənt/ (adj.): 這個詞的意思是「空的、未被佔用的」。雖然發音不太像,但有時在吵雜的環境或不同口音下,"vacant" 有可能被誤聽。如果問 "Is that seat vacant?",那就是「那個座位是空的嗎?」

可能性二:非英語系人士的發音或地方方言

如果您是在非英語系國家,對方可能是用他們自己的語言發音英文單字,導致您聽起來像 "incage"。

總結與建議

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您聽到了 "engaged",特別是在詢問座位是否被佔用時,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問法。

有學過“engaged”這個字的用法的同學,現在應該恍然大悟了吧![g]聽成[k],再加上拼字裡的"in", "en” 同音,但外觀不同,造成無法當下聽懂!

Is that seat ~?這位子有人坐嗎? ~除了可以用yours, taken, 還有engaged可以用喔!

下次又聽到某個字不懂時,也可以反推回去:可能是某個發音、某個字首理解不精準,那就換一種版本試試,說不定那時您會驚喜萬分,發現自己真的可以聽懂耶!

祝旅途愉快!

Pop、Soul、Gospel和R&B四種音樂類型的異同:

### 1. Gospel(福音音樂)

**關鍵字**: Gospel [ˈɡɑːspəl](福音)、Spirituals [ˈspɪrɪtʃuəlz](靈歌)、Call-and-response [kɔːl ənd rɪˈspɑːns](呼應式演唱)、Religious [rɪˈlɪdʒəs](宗教性)


**歷史與文化背景**:  

Gospel音樂起源於19世紀美國的非裔美國人教會,深受非洲靈歌(Spirituals)和基督教讚美詩影響,強調宗教信仰和情感表達。這種風格於20世紀初正式形成,特別在1930年代隨著教會合唱團普及而發展。其核心是通過音樂傳達對上帝的讚美和靈性啟發,常與非裔美國人社群的抗爭與希望相連。


**音樂特徵**:  

Gospel以強烈的節奏感和情感表達為特色,常使用**呼應式演唱**(call-and-response),由領唱者與合唱團交互應答。和聲結構豐富,常用大調音階,伴奏以鋼琴或管風琴為主,後期加入鼓和電吉他。歌詞多為宗教主題,表達信仰、救贖與希望。


**表演形式**:  

以教會合唱團為主,演唱者情感投入,肢體動作誇張,營造共鳴氛圍。20世紀中期,Gospel開始進入主流音樂,影響其他風格如Soul和R&B。


**經典例子**:  

- 歌曲:*“Amazing Grace”*(傳統福音歌曲,約1779年,後由多位Gospel歌手詮釋)  

  - 由Mahalia Jackson(瑪莉亞·傑克遜)演唱的版本最具代表性,她的深情嗓音展現Gospel的靈魂。  

  - 參考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Z3hZP7kiQ  

- 歌曲:*“Oh Happy Day”*(Edwin Hawkins Singers,1967年)  

  - 這首歌將Gospel推向流行榜,融合流行元素。  

  - 參考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zT8AyFSrJE


**文化影響**:  

Gospel是其他三種風格(Soul、R&B、Pop)的根源,特別對Soul的直接影響深遠,其情感表達和合唱形式成為後續音樂的基礎。


---


### 2. R&B(節奏藍調)

**關鍵字**: Rhythm and Blues [ˈrɪðəm ənd bluːz](節奏藍調)、Groove [ɡruːv](律動)、Improvisation [ˌɪmprəvaɪˈzeɪʃn](即興)、Soulful [ˈsoʊlfl](深情)


**歷史與文化背景**:  

R&B(Rhythm and Blues)於1940年代在美國興起,融合了Gospel、爵士(Jazz)和藍調(Blues),最初是為非裔美國人社群創作的舞曲和情感歌曲。它在1940-1950年代被視為黑人流行音樂的代名詞,後來影響了搖滾和Soul的發展。


**音樂特徵**:  

R&B強調**律動**(groove),以強烈的節奏和鼓點為基礎,常用電吉他、貝斯和鍵盤樂器。旋律線條流暢,歌手常使用**即興**(improvisation)技巧,如華彩(melisma)來展現情感。歌詞多探討愛情、人生和社會議題,情感真摯,承襲Gospel的**深情**(soulful)特質。


**表演形式**:  

R&B表演注重歌手的嗓音表現力,常伴隨即興演唱和情感化的肢體語言。樂隊配置以節奏組(鼓、貝斯)為核心,創造舞曲氛圍。


**經典例子**:  

- 歌曲:*“What’d I Say”*(Ray Charles,1959年)  

  - 雷·查爾斯將Gospel的呼應式演唱與R&B的節奏結合,開創了Soul的雛形。  

  - 參考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jeSS3kktA  

- 歌曲:*“Respect”*(Aretha Franklin,1967年)  

  - 阿蕾莎·弗蘭克林的版本將R&B推向高峰,展現強烈的情感和女性力量。  

  - 參考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FOUqQt3Kg0


**與Gospel的比較**:  

R&B直接從Gospel中汲取靈感,將宗教情感世俗化,轉向愛情與生活的題材。相較於Gospel的宗教性,R&B更注重節奏感和流行吸引力,但保留了Gospel的深情演唱風格。


---


### 3. Soul(靈魂樂)

**關鍵字**: Soul [soʊl](靈魂)、Funk [fʌŋk](放克)、Emotional [ɪˈmoʊʃnl](情感化)、Vibrato [vɪˈbrɑːtoʊ](顫音)


**歷史與文化背景**:  

Soul於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在美國興起,是Gospel和R&B的融合,代表人物如Ray Charles和James Brown將Gospel的情感與R&B的節奏結合,形成獨特的風格。Soul與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緊密相關,成為非裔美國人表達自我和團結的音樂媒介。


**音樂特徵**:  

Soul音樂以**情感化**(emotional)演唱為核心,歌手使用**顫音**(vibrato)和即興華彩展現個人風格。節奏比R&B更強調**放克**(funk)元素,貝斯和鼓的律動感強烈,常加入銅管樂器(如薩克斯風)。歌詞多關於愛情、掙扎和希望,承襲Gospel的精神內涵。


**表演形式**:  

Soul表演充滿能量,歌手以強烈的嗓音和肢體語言吸引觀眾,樂隊編制豐富,常用銅管和鍵盤樂器。現場演出是Soul的核心,強調與觀眾的情感互動。


**經典例子**:  

- 歌曲:*“A Change Is Gonna Come”*(Sam Cooke,1964年)  

  - 這首歌反映民權運動的掙扎,融合Gospel的深情與R&B的流暢旋律。  

  - 參考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EBlaMOmKV4  

- 歌曲:*“Superstition”*(Stevie Wonder,1972年)  

  - 史提夫·汪達將Soul與放克結合,創造出動感的經典。  

  - 參考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CFuCYNx-1g


**與Gospel和R&B的比較**:  

Soul比Gospel更世俗化,將宗教情感轉化為普遍的人性表達;相較於R&B,Soul的節奏更放克化,情感表達更濃烈,並融入更多流行元素,為Pop音樂的發展鋪路。


---


### 4. Pop(流行音樂)

**關鍵字**: Pop [pɑːp](流行)、Catchy [ˈkætʃi](朗朗上口)、Mainstream [ˈmeɪnstriːm](主流)、Versatile [ˈvɜːrsətl](多樣化)


**歷史與文化背景**:  

Pop音樂於20世紀中期(1950-1960年代)在西方興起,融合了R&B、搖滾、爵士和Soul等多種風格,旨在吸引廣泛聽眾。Pop以商業化為導向,強調簡單易記的旋律和普世主題,成為主流音樂的代表。


**音樂特徵**:  

Pop以**朗朗上口**(catchy)的旋律和簡潔的結構為特色,歌曲通常遵循verse-chorus形式,時長約3-4分鐘。和聲簡單,常用大調,伴奏樂器**多樣化**(versatile),從鋼琴到電子合成器皆可。歌詞多關於愛情、青春和生活,易於共鳴。


**表演形式**:  

Pop表演注重視覺效果,結合舞蹈、服裝和舞台設計。歌手通常以個人魅力吸引粉絲,MV(音樂錄影帶)是Pop的重要推廣工具。


**經典例子**:  

- 歌曲:*“I Want to Hold Your Hand”*(The Beatles,1963年)  

  - 披頭士將R&B和搖滾元素融入Pop,開創了全球流行熱潮。  

  - 參考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enWdylTtzs  

- 歌曲:*“Billie Jean”*(Michael Jackson,1982年)  

  - 麥可·傑克森融合Soul、R&B和Pop,創造了經典的流行舞曲。  

  - 參考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_XLOBDo_Y


**與Gospel、R&B、Soul的比較**:  

Pop吸收了Gospel的情感、R&B的節奏和Soul的深情,但更注重商業化和普世性,減少了宗教或文化特定的元素。Pop的結構更簡單,旋律更直接,適合廣泛的聽眾群。


---


### 總結與比較

按時間順序,Gospel(19世紀)是最早出現的風格,作為非裔美國人社群的宗教音樂,奠定了情感表達的基礎。R&B(1940年代)將Gospel的深情與節奏感世俗化,成為黑人流行音樂的先驅。Soul(1950-1960年代)進一步融合Gospel和R&B,強調放克節奏和人性情感,與民權運動共鳴。Pop(1950-1960年代)則吸收前三者的元素,簡化結構,追求商業化和普世性。


**異同分析**:  

- **共同點**:四者都重視情感表達,Gospel和Soul更偏向精神層面,R&B和Pop則更世俗。四者均使用強烈的節奏和旋律線,適合現場表演。  

- **差異點**:Gospel以宗教為核心,R&B注重律動與即興,Soul強調放克與情感深度,Pop則追求簡單與主流吸引力。伴奏上,Gospel以鋼琴和管風琴為主,R&B和Soul加入電吉他和銅管,Pop則更靈活,使用電子樂器等現代技術。


**文化影響**:  

Gospel是其他三者的根源,R&B和Soul將其情感延伸到世俗音樂,Pop則將這些元素商業化,影響全球音樂市場。四種風格的相互影響形成了一個音樂進化的連續譜,從宗教到世俗,從小眾到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