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quite 跟 quiet 怎麼唸?

您是否在唸到這兩個字時會疑惑:這兩個字怎麼唸起來那麼像?



要區分 "quite" 和 "quiet" 的發音,可以從 1.音節數 和 2.母音發音 來判斷:

1. 音節數的不同

"quite" 只有 1 個音節,發音像 /kwaɪt/。

但"quiet" 有 2 個音節,發音是 /ˈkwaɪ.ət/,聽起來像 "kwai-et"。

2. 母音發音的不同

"quite" (/kwaɪt/):單字裡的 i 發 /aɪ/(像 "I" 的發音),結尾是 /t/,整個發音清脆而短促。

"quiet" (/ˈkwaɪ.ət/):多了一個短促的 /ə/ 音(像 "uh"),因此,比 "quite" 多一個音節。

3. 簡單記憶法

"quite" 發音短促,一口氣說完,像「快」。

"quiet" 有 "安靜" 的意思,發音時間較長,像在「靜靜地說話」。

4. 例句比較

"This room is quite big."

(這個房間相當大。)

→ "quite" 只有 1 個音節,發音快又短。

"Please be quiet in the library."

(在圖書館請保持安靜。)

→ "quiet" 有 2 個音節,聽起來像 "kwai-et"。


這樣清楚了吧!我們下次見~

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by 的字典定義


by [baɪ] prep.(by 當介系詞用)

1. 在側, 在旁, 靠近

by the fire 爐旁

North by East 北靠東 (北微東)

2. 順, 經, 沿

a path by the river 沿河道路

travel by Chicago 經由芝加哥旅行

3. ...之間, 時候

by day 白天, 日中

4. 到, 等到...已經

by 2 o'clock 到兩點鐘

by this time 這個時刻已經

5. [原因、理由、手段、方法、行為者、媒介等]依,以,因,為

a novel (written) by Scott   由 Scott 所著的小說

by chance 偶然

by rail(airplane)坐火車(飛機)

catch a person by the hand  抓住人的手

6.[標準、單位]依據、憑

judge by appearances 依外表判斷

sell by the yard 按碼賣

work by rule 依規行事

7.[連續]每......

by degrees 漸次、逐步地

little by little 一點一點地

8. (程度, 比例) ...左右, 只

miss by a foot (估計錯而) 差錯一呎左右

too many by one 只多一個

a room ten by twenty feet  (寬) 10 呎 (長) 20 呎的房間

9. 在某一方面, 關於...

Jones by name 名叫鍾斯

cousins by blood 堂兄弟

10. 對, 對...的

my duty by him 我對他的義務

He did well by his children.

他對待孩子們很好

11. 憑, 對... 發誓

By God! 對天發誓

by oneself 單獨地, 獨力地;獨自地, 孤單地

adv.(當副詞)

在側, 在旁;向旁邊,攔在一旁;(由旁)經過,過去

No one was by.  無人在旁

lay [put] by  收起來, 收藏, 貯蓄

go by 過去

by and by 不久, 不一會兒

by and large 大致而言, 大體上


bye, by*(by當形容詞跟名詞用時,與bye同義)

adj., n.=bye. 附屬[附隨]的;偶然的;枝節的,旁的;秘密的

by effects 次要的結果

n. 附隨的事(物),枝葉;[英][高爾夫]match play 中失敗者所留下的洞;[淘汰比賽、競技]無搭擋的人,無對手而剩下的人[組];[板球]因捕手漏接而得分。

draw a ~ [分不到對手而]不戰而勝

by the by(e) 順便說到,就便

by- (prefix)表示「附隨的,副次的,旁邊的;秘密的;在側的,附近的」之意

by-and-by [baɪənd'baɪ] (n.) (the b-) 未來, 將來 (= future)


以上定義摘錄自<<大陸簡明英漢辭典>>大陸書店出版

2025年3月23日 星期日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是什麼意思?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這句出現在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中的名言,到底在說什麼啊?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最近出現的一支 ig 影片,演員們(現任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也在!)在不同的單字上進行強調,改變了句子的語氣與重點,讓文字蘊含的意義瞬間產生微妙的變化。以下針對可能強調的不同之處,說明其對句意的影響:


1️⃣ 強調 "TO BE"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 大寫的 TO BE,強調「存在」本身:這樣的重音讓人感覺哈姆雷特在深思「活著」究竟是什麼,它意味著什麼?此時,句子的焦點放在 「存在的本質」,探討生存的意義,而不只是生與死的選擇。

📝 解讀:

「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存在?活著只是呼吸著,還是要擁有意義?」


2️⃣ 強調 "OR"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 強調抉擇(OR) 本身:這樣的語氣讓問題的重點落在「選擇」,而非單純的生或死。哈姆雷特此時的內心矛盾與掙扎更為明顯,他並非單純考慮死亡,而是猶豫應該選擇哪條道路。

📝 解讀:

「這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嗎?還是有第三條路?」


3️⃣ 強調 "NOT"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 強調「不存在」的可能性:這種強調讓人覺得哈姆雷特更接近決定「不活了」,對「死亡」這個概念抱有更強烈的探索與思考。他可能在暗示死亡是否是一種解脫?

📝 解讀:

「或許死亡並不可怕,而是值得選擇的?」


4️⃣ 強調 "THAT"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 這裡強調該問題的重要性:這樣的語氣表達的是「這才是最核心的問題」,也就是哈姆雷特認為自己當前最關鍵的困境就是「生存與死亡之間的抉擇」,並非其他事物。

📝 解讀:

「這個問題,才是最值得思考的核心問題!」


5️⃣ 強調 "IS"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 強調問題的「確定性」:這樣的強調方式像是在說「這不是別的問題,就是這個問題!」。觀眾會覺得哈姆雷特已經認清、面對現實;即,這個問題無法逃避,無論如何都得處理。

📝 解讀:

「這就是我現在面對的關鍵問題,沒有別的選擇了。」


6️⃣ 強調 "QUESTION"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 強調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這樣的語氣讓人覺得哈姆雷特對這個「問題」充滿困惑,無法找到答案。他可能在懷疑,這個問題是否真的有解?

📝 解讀:

「這真的是個有答案的問題嗎?還是根本無解?」


這句話不長,卻很經典。也在於它會隨著演員以不同的語氣演繹與語境,會展現出豐富多樣的內涵喔~酷!


重點整理:

強調 "TO BE",探討存在的本質

強調 "OR",突顯選擇的矛盾。

強調 "NOT",更接近死亡的思考。

強調 "THAT",表現問題的核心。

強調 "IS",肯定這就是最重要的問題。

強調 "QUESTION",懷疑這是否真的有答案。


這同時也說明了為何莎翁的作品,能流傳數百年,因為文句蘊含的哲理與層次極為豐富,每個人都能在不同時刻,讀出不同意義啊!


2025年3月9日 星期日

believe 跟 believe in哪個對?

"I believe you." 和 "I believe in you." 這兩句話看似相似,但實際使用時,有不同的語意和用法。讓我們來看看有何不同!



1. "I believe you."(我相信你。)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相信你說的話是真實的」。

強調 對方的陳述、故事或說法是可信的,沒有懷疑對方的話。

適用時機:

當某人向你解釋某件事,而你接受對方的說法,不認為他在撒謊時,可以說這句話。

例句:

A: I saw a UFO last night!(我昨晚看到 UFO!)

B: I believe you!(我相信你!)

→ B 是在說「我相信你說的這件事是真的」,但不一定表示 B 也相信 UFO 的存在。


A: I didn’t cheat on the test!(我沒有在考試作弊!)

B: I believe you.(我相信你。)

→ 這表示 B 相信 A 說的話是真實的,不認為 A 在撒謊。


2. "I believe in you."(我相信你/我對你有信心/我相信......的存在。)

這句話表示「我相信你的能力、人格或價值」,帶有鼓勵與支持。

強調 對方可以做到某件事,或有值得信任的品質,而不只是相信他說的話。

適用時機:

當你想鼓勵某人,特別是對方正在面對挑戰、考試、比賽、困難的情況時。

例句:

A: I don’t think I can win this race...(我覺得我贏不了這場比賽……)

B: Yes, you can! I believe in you!(你可以的!我相信你!)

→ 這表示 B 相信 A 的能力,並對他充滿信心。

A: I don’t know if I can get this job…(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得到這份工作……)

B: You’ve worked so hard for this. I believe in you!(你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我相信你!)

→ 這句話是一種鼓勵的話,表示「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3. 小測驗:該用哪一句?

如果你想表達「我相信你說的話是真的」:

你要用......

✅ "I believe you."


如果你想表達「我相信你有能力做到、我對你有信心」:

你要用......

✅ "I believe in you."


如果你想說:我相信佛、菩薩、神等是存在的,你要用......

沒錯,跟上面一樣,用

✅ "I believe in ~ Buddha, Bodhisattva, God, etc."


你答對了嗎?




belong to 和 belong 一樣嗎?

 


"Belong to" 和 "Belong" 這兩個詞雖然相似,但用法和意思大不同。以下是兩者比較:

1. "Belong to" (屬於...)

表示 所有權(ownership)、歸屬(affiliation)或是某個群體的一部分(membership)。

用法:"Belong to" 後面必須接 名詞 或 代名詞,表示某物或某人屬於某個特定的對象。

例句:

This book belongs to him.

這本書是他的。(表示書的所有權)

This land belongs to the Wangs.

這片土地屬於王家的。(表示土地的所有權)

I belong to a hiking club.

我是登山俱樂部的一員。(表示自己屬於某個團體)

🚫 錯誤用法:

❌ This book belongs him. (少了 "to")

❌ I belong hiking club. (少了 "to")


2. "Belong" (適合... / 應該在...)

意思:表示某物或某人應該在某個地方或適合某個環境,通常描述「適當的位置」或「歸屬感」。

用法:"Belong" 在句子中,不直接加 "to",而是後面接介系詞 (in/on/with/among 等) 或不加任何字。

例句:

This chair belongs in the living room.

這張椅子應該放在客廳。(強調適當的位置)

She belongs with us.

她應該和我們在一起。(強調情感上的歸屬感)

I never felt like I belonged anywhere.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屬於任何地方。(強調心理上的歸屬感)

🚫 錯誤用法:

❌ This chair belongs to the living room.("belong to" 不能用來表示「適合放在哪裡」)

❌ He belongs to here.("belong" 用來表示「適合某處」,不能加 "to")


3. 結論

🔹 "Belong to" 不能用來表達「適合某處」,只能用來表示「所有權/隸屬」。

🔹 "Belong" 可用來表達心理上的歸屬感,例如:

"She belongs with him."(她應該跟他在一起。)

"I feel like I belong here."(我覺得自己適合待在這裡。)


2025年3月8日 星期六

(蚊子的情歌——獻給你)

 A Love Song of a Mosquito (To You)

(蚊子的情歌——獻給你)



[Verse 1]

I hum your name in the moonlit air,

A fleeting kiss before you're aware.

Through summer nights, so warm, so sweet,

Drawn to your glow, I feel complete.

在月光中低吟妳的名,

偷吻一瞬,妳未察覺。

夏夜溫暖,甜美輕盈,

妳是光芒,我為妳沉醉。

[Chorus]

Oh, let me love you, just one bite,

A tiny touch, so soft, so light.

I dance, I swirl, I chase your skin,

A love so small, yet deep within.

哦,讓我愛妳,輕輕一口,

柔軟觸碰,如羽毛輕柔。

我飛舞,我旋轉,我追逐妳,

小小的愛,卻深藏心底。

[Verse 2]

I hear your sigh, a waving hand,

Yet here I am, too shy to land.

Through silent breeze, I search, I roam,

Your beating heart—my only home.

聽妳嘆息,妳揮揮手,

而我仍在,不敢靠近。

微風靜謐,我尋覓漂流,

妳跳動的心音,是我僅有的家。

[Bridge]

And if you swat, I won’t be mad,

For love like this is never sad.

A moment near, a second bright,

My love is brief, yet burns so white.

若妳驅趕,我也不怨,

這樣的愛,從不曾悲傷。

一瞬貼近,一秒閃亮,

愛雖短暫,卻熾熱發光。

[Outro]

So hum with me, beneath the moon,

Our love’s a song—gone far too soon.

Yet when you dream, just know I'm near,

A whispered tune, still in your ear.

來吧,與我共鳴,在月下輕吟,

我們的愛,如歌消逝無痕。

然當妳入夢,請記住我在:

我的低語聲,仍廻盪在妳耳邊。

2025年3月5日 星期三

提升英語聽力的有效方法

想要英文進步,多接觸英文,不管是看影片、練習唸句子、閱讀故事或文章,甚至寫英文日記,練習聽說讀寫,最好讓自己多沉浸在英語環境中,長期下來,進步看得見。

以提升英語聽力為例,有一定的字彙量後,即使是初級程度,持續練習聽,知道自己哪理聽不懂,去找答案,確認聽的內容是什麼--也就是對語境瞭解--持續擴大字彙量、花時間聆聽、專注聆聽,若是集中某一類主題進行學習,進步就會更明顯!例如:前陣子自己就花了兩天,把5個小時的科技類英語訪談聽完。自己那兩天密集大量輸入英語內容:一開始覺得講者講話速度太快、跟不上,到後來第4個小時,同一位講者原本自己認定是講話速度飛快,後來也逐漸變得清楚、可辨識了,即便當下還是有很多專有名詞、用字自己還不理解,但卻絲毫沒有澆息自己的學習熱情;不懂的單字、概念,去查就懂了,沒什麼。

雖然訪談內容不是自己學過的文史哲語言教育類,但就是因為感興趣、想知道他們的討論內容,所以在聽完5個小時後,還覺得「沒了喔!」想再多聽他們講類似的主題!所以之前才會跟大家說,挑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那不就是最幸褔的事了嗎?所以真的要認識自己(Know yourself)呢~

下面是你可以做的

1. 從「可理解輸入」開始

✔ 挑選合適難度的影片、歌曲或podcast:選擇略高於自己程度、但仍能理解大部分內容的影音(如動畫、兒童故事、簡單對話等)。聽的同時,也可以動手記筆記,加深印象!

✔ 使用字幕輔助:初期可搭配YouTube英文字幕,熟悉後再關閉字幕,訓練「純聽力理解」。程度初級的話,若有中英雙語字幕可以開啟,這樣影片內容既可以理解,又有機會擴大單字量,就不是單純看影片、娛樂而已!

✔ 重複聆聽:適合時間多的人,或想專攻某個影片或歌曲、讓自己非常熟析內容的人。第一次聽大意,第二次關注細節,第三次跟讀或模仿發音。不過,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進步往往就在所花的時間中了!

2. 掌握關鍵發音與連音規則

熟悉英語的語音現象:如**連音(linking)、弱讀(reduction)、省音(elision)**等,幫助辨識口語。這個部份若有老師實際講解、舉例說明,自己再跟著練習,進步會更快。

學會音標與發音規則:如「gonna = going to」、「wanna = want to」,避免只用拼字判斷單詞發音。所以真正的CP值最高的學習,還是盡早學會音標的子音、母音的唸法,記一些發音規則,重音唸對,會判斷音節,多在家看著音標練習唸唸看,之後多練習幾次熟了之後,就可以不用再看音標也會唸得出來了!

聽母語者的語速:習慣不同口音與語速,如美式、英式、澳洲口音,提升適應能力。這部分等中級時再來挑戰,挫折才不會太大;但是平時當然是什麼口音都可以聽。只是在打基礎階段,先密集聽同一種,例如美式英語,自己才不會混亂。

3. 使用有效的聽力訓練方法

「影子跟讀法」(Shadowing):聽一句即時模仿,訓練耳朵與口腔同步運作,提高語感。

「聽寫訓練」:聽短音檔(如Podcast或電影台詞),試著寫下來,再比對正確內容,強化細節辨識能力。

「精聽與泛聽交替」:精聽(如分析新聞片段)提升細節理解,泛聽(如聽英文廣播)提升適應能力。

4. 建立沉浸式學習環境

✔ 每天至少聽30分鐘英文:可搭配Podcast、YouTube、Netflix等,讓耳朵習慣英語聲音。

✔ 改變手機、電腦語言設定:讓自己無時無刻接觸英語,提高語感。

✔ 參與英語交流活動:如語言交換、線上聊天室,聆聽真實對話。

5. 結合興趣,保持學習動力

✔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如英文歌曲、電影、旅遊影片、名人演講,讓學習變得有趣。

✔ 邊聽邊模仿角色說話:如模仿影集角色的語調、節奏,增強聽力與表達能力。

現在的你,是否會覺得:其實英文也沒那麼難搞定?

總之,持之以恆是關鍵,透過適合自己程度難易度的學習素材、發音訓練、精聽與泛聽結合、沉浸式學習,希望能聽懂你想聽的內容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made "of" 跟 "with" 的差別?那 made “from" 呢

“This house is made of wood.”跟“This house is made with wood.”有何差別?

現在我們來看看:


"of"

1. "This house is made of wood."(這間房子是木頭製成的。)

✅ 強調「主要材料」

「made of + 材料」表示這個物品主要由某種材料構成,且材料仍然可被辨識。

Wood(木頭)仍然可以被看到和識別,即使它已經被加工成房子的結構。

🔹 例句:

✅ This table is made of glass.(這張桌子是玻璃做的。)→ 玻璃仍然可見。

✅ The ring is made of gold.(這枚戒指是金子做的。)→ 金的本質不變。


"with"

2. "This house is made with wood."(這間房子是用木頭建造的。)

✅ 強調「使用了某種材料」,但不一定是唯一的材料

「made with + 材料」表示這個物品包含了這種材料,但可能還有其他材料。

Wood 是房子的建造材料之一,但可能還有其他材料,如鋼筋、水泥等。

🔹 例句:

✅ This cake is made with eggs and flour.(這個蛋糕是用雞蛋和麵粉做的。)→ 但蛋糕不只是雞蛋和麵粉,還可能有糖和奶油等。

✅ The sculpture is made with stone and metal.(這座雕塑是用石頭和金屬製作的。)→ 兩種材料都參與製作,不是單一材料。

總結

如果想表達「這棟房子是木造的」,應該用 "made of wood"。

如果想表達「建造這棟房子時有用到木頭(但不一定是唯一材料)」,應該用 "made with wood"。

這樣的區別適用於其他材料,比如:

✅ This bridge is made of steel.(這座橋是鋼鐵建造的。)

✅ This bridge is made with steel.(這座橋用到了鋼鐵,但可能還有混凝土。)

看到這裡,你可能想到:咦,那有沒有 made from 的用法?我好像聽過耶?

(哈哈哈!您的反應很快耶!)

有的


from"

"made from" 也是一種常見的用法,但它與 "made of" 和 "made with" 的意思不同。

3. "Made from"(由…製成,材料已改變)

✅ 強調「材料的變化」,原始材料已經轉變為新形態,無法輕易識別

「made from + 材料」表示原材料經過化學或物理變化,變成了一種全新的東西,材料已經不再可見。想想看,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東西是這樣子的?

酒?醬油?石油?紙張?植物肉......

🔹 例句:

✅ Paper is made from wood.(紙是用木頭製成的。)→ 木頭被加工成紙,已無法辨識原木形態。

✅ Wine is made from grapes.(葡萄酒是由葡萄釀成的。)→ 葡萄經發酵變成液體酒,已經跟原來的水果葡萄不同了。

✅ Plastic is made from oil.(塑膠是由石油製成的。)→ 石油經過化學處理轉變成塑膠,無法再看到石油的原始形態。


希望以上的解釋對您的學習有幫助喔!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KK 音標總表

 

KK 音標總表


子音音標

無聲 

子音 發音方式

發聲位置

例1


[p]

爆破音 (Plosive)

雙唇音 (Bilabial)

pen [pɛn]


[t]

爆破音 (Plosive)

齒齦音 (Alveolar)

top [tɑp]

[k]

爆破音 (Plosive)

軟顎音 (Velar)

cat [kæt]

[f]

摩擦音 (Fricative)

唇齒音 (Labiodental)

fun [fʌn]


[s]

摩擦音 (Fricative)

齒齦音 (Alveolar)

sun [sʌn]


[ʃ]

摩擦音 (Fricative)

齒齦後音 (Post-alveolar)

shop [ʃɑp]


[θ]

摩擦音 (Fricative)

齒間音 (Interdental)

thin [θɪn]


[tʃ]

擦音 (Affricate)

齒齦後音 (Post-alveolar)

chat [tʃæt]


有聲

子音 發音方式

發聲位置

例1


[b]

爆破 (Plosive)

雙唇音 (Bilabial)

bat [bæt]


[d]

爆破 (Plosive)

齒齦音 (Alveolar)

dog [dɔɡ]


[ɡ]

爆破 (Plosive)

軟顎音 (Velar)

go [ɡoʊ]


[v]

摩擦音 (Fricative)

唇齒音 (Labiodental)

van [væn]


[z]

摩擦音 (Fricative)

齒齦音 (Alveolar)

zoo [zu]


[ʒ]

摩擦音 (Fricative)

齒齦後音 (Post-alveolar)

genre [ʒɑnrə]


[ð]

摩擦音 (Fricative)

齒間音 (Interdental)

this [ðɪs]


[dʒ]

擦音 (Affricate)

齒齦後音 (Post-alveolar)

jump [dʒʌmp]


 

鼻音 (Nasal Consonants)

音標

子音發音方式

發聲位置

例1 例2 

[m]

鼻音 (Nasal)

雙唇音 (Bilabial)

map

  mom

[n]

鼻音 (Nasal)

齒齦音 (Alveolar)

net

  nap

[ŋ]

鼻音 (Nasal)

軟顎音 (Velar)

sing

ring

 

 

 

 

 

近音、無擦通音 (Approximants)

有聲

子音發音方式

發聲位置

例1

例2

[l]

邊音 (Lateral Approximant)

齒齦音 (Alveolar)

let

lip

[r]

閃音 (Flap)

齒齦音 (Alveolar)

red

run

[w]

半母音 (Glide)

雙唇音 (Bilabial)

win

wet

[j]

半母音 (Glide)

硬顎音 (Palatal)

yes

yet

 

母音音標

短母音 (Short Vowels)

音標

發音位置

例1

例2

 

[ɪ]

前元音 (Front)

sit

bit

 

[ɛ]

前元音 (Front)

bet

set

 

[æ]

前元音 (Front)

cat

bat

 

[ʌ]

中元音 (Central)

cup

cut

 

[ɒ]

後元音 (Back)

cot

dog

BE, "dog" 唸 [dɒɡ],而 "law" 唸 [lɔ]。

General American, "dog" 可以唸 [dɔɡ]跟 [dɑɡ],不同方言的關係,但"law"不受影響, 都唸 [lɔ].

[ʊ]

後元音 (Back)

book

look

 

 

 

 

 

 

長母音 (Long Vowels)

音標

發音位置

例1

例2

[i]

前元音 (Front)

see

bee

[e]

前元音 (Front)

cake

name

[ɑ]

後元音 (Back)

car

far

[ɔ]

後元音 (Back)

saw

law

[u]

後元音 (Back)

too

blue

 

雙母音 (Diphthongs)

音標

移動方向

例1

例2

[aɪ]

前-高 (Front to High)

my

sky

[aʊ]

前-後 (Front to Back)

cow

now

[ɔɪ]

後-前 (Back to Front)

boy

toy

[eɪ]

中-前 (Mid to Front)

say

day

[oʊ]

中-後 (Mid to Back)

go

no

[ɪə]

前-中 (Front to Central)

here

near

[ʊə]

後-中 (Back to Central)

cure

tour

[eə]

中-中 (Mid to Central)

hair

fair